中醫(yī)古籍
  • 《外科心法要訣》 胎瘡

    瘡始發(fā)頭眉間,胎中血熱受風纏,干癢白屑濕淫水,熱極紅暈類火丹。

    【注】此證生嬰兒頭頂,或生眉端,又名奶癬。癢起白屑,形如癬疥,由胎中血熱,落草受風纏綿,此系干 ;有誤用燙洗,皮膚起粟,搔癢無度,黃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濕 。俱服消風導赤湯,干者抹潤肌膏;濕者用嫩黃柏頭末,與滑石等分撒之。膿痂過濃,再以潤肌膏潤之。又有熱極皮膚火熱,紅暈成片,游走狀如火丹,治法不宜收斂,只宜外發(fā),宜服五福化毒丹,亦以潤肌膏抹之;癢甚者,俱用烏云膏搽之。乳母俱忌河海魚腥、雞、鵝、辛辣、動風、發(fā)物,緩緩自效。

    消風導赤湯

    生地 赤茯苓(各一錢) 牛蒡(炒,研) 白鮮皮 金銀花 南薄荷葉 木通(各八分)黃連(酒炒) 甘草(生,各三分)

    燈心五十寸,水煎,徐徐服。

    【方歌】消風導赤醫(yī)胎 ,疏風清熱蒡黃連,白鮮生地赤苓薄,銀花燈草木通甘。

    烏云膏

    松香末(二兩) 硫黃末(一兩)

    研勻,香油拌如糊,攤南青布上少半指濃,卷成條,線扎之,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點著一頭,下用粗碗接之,布灰陸續(xù)剪去,取所滴藥油,浸冷水內(nèi)一宿,出火毒抹用。

    【方歌】烏云膏搽胎 瘡,油拌松香末硫黃,布攤卷扎香油泡,火燃去灰用油良。

    潤肌膏(見頭部白屑風)

    五?;镜?/strong>(見赤游丹毒)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