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對口 偏對口)
生于腦,名曰腦疽。生于頸后,名曰對口。生于頸旁,名曰偏對口。正對口易治,偏對口難治。因其軟肉與喉相近也。多因膏粱醇酒,風寒壅遏所致。宜用神火照法,次用烏金膏搽之。外貼萬全膏,取其易潰。腐后則用防風湯洗之,摻以海浮散,仍貼萬全膏,頻換數(shù)次。即愈矣。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對口 偏對口)
生于腦,名曰腦疽。生于頸后,名曰對口。生于頸旁,名曰偏對口。正對口易治,偏對口難治。因其軟肉與喉相近也。多因膏粱醇酒,風寒壅遏所致。宜用神火照法,次用烏金膏搽之。外貼萬全膏,取其易潰。腐后則用防風湯洗之,摻以海浮散,仍貼萬全膏,頻換數(shù)次。即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