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石發(fā)腹脹痞滿兼心痛諸形證方七首

    論曰∶服石之人,發(fā)狀非一,或發(fā)于外陽,則頭角皮膚作病。癰腫頭痛是也,或發(fā)于內(nèi)陰,則反冷臟虛,口瘡吐血是也。凡氣內(nèi)溫五臟,外榮經(jīng)絡,石性清凈,不喜煩穢,目所睹,鼻所聞,皆欲馨香,不愿郁腐,因成種種之病也?;蚴酬惓羯嶂?,貯于胃腑,胃腑不受,推諸臟,諸臟不受,即肝膈痞滿,或為臚脹而堅積,便發(fā)心痛,亦非心自然而痛,為穢觸神氣也,覺此候者,可速滌腸胃,無令留壅,不然,即成痰 ,其心轉痛,豈能不勉哉。

    靳邵療寒過度成痰 水氣,心痛,百節(jié)俱腫者,大黃丸方。

    大黃 葶藶子(熬) 豉(各一兩) 杏仁(去尖皮熬) 巴豆(各三十顆去皮心熬)

    上五味,大黃搗篩末,四味別搗如膏,入少蜜和,更搗一千杵,以飲下一丸如麻子,稍強至二丸,三丸,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赤石脂發(fā),心痛,飲熱酒不解方。

    蔥白(半斤切) 豉(二升綿裹)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服之良。

    又療大熱,心腹?jié)M脹方。

    石膏(半斤碎) 黃芩 麻黃 芍藥(各二兩) 大青 續(xù)斷(各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服之。

    又療心腹痛不解,若通身顫寒者,營衛(wèi)不通,人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人參 枳實(炙) 黃芩 甘草(炙) 茯苓(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二升分服之。

    又療散發(fā),心痛腹脹,兼冷熱相搏,甘草湯方。

    甘草(炙) 枳實(炙) 白術 梔子(各二兩) 桔梗(三兩)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腹脹頭痛,眼眶疼,先有癖實不消,或飲酒下食內(nèi)熱,或時時心急痛方。

    甘草(炙) 黃芩 大黃(別浸) 麥門冬(去心) 芒硝(各二兩) 梔子(三十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石發(fā)動,上氣,熱實不除,心腹?jié)M,小便赤,大便不利,痞逆沖胸,口干燥,目赤痛方。

    大黃(一兩別浸),黃芩(三兩) 黃連 甘草(炙) 芒硝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入大黃更煎三五沸,去滓分再服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