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小兒諸雜痢方四首

    劉氏療小兒膿痢,直從春至秋冬以來不瘥者方。

    薤白(切一合) 生姜 蕪荑(各一分) 子芩 黃柏 阿膠 芍藥 濃樸(炙) 人參(各二分) 地榆 當(dāng)歸(各三分) 香豉(一合)

    上十二味切,以煮銀水重濾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兩,干姜一分,白術(shù)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痢后虛,手足心熱,痢縱未斷,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姜(各三分)

    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之。

    又療小兒水痢不止方。

    濃樸(炙) 黃連(各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雜痢此方并治之。

    又療小兒久痢方。

    甘草(炙) 茯苓(各六分) 人參(四分) 黃連(各四分) 濃樸(炙) 生姜(各二分) 龍骨(八分)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臥先取鹽面麝香為小丸內(nèi)下部中,后服此飲,分服甚妙,忌如常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