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劉氏療小兒膿痢,直從春至秋冬以來不瘥者方。
薤白(切一合) 生姜 蕪荑(各一分) 子芩 黃柏 阿膠 芍藥 濃樸(炙) 人參(各二分) 地榆 當(dāng)歸(各三分) 香豉(一合)
上十二味切,以煮銀水重濾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兩,干姜一分,白術(shù)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痢后虛,手足心熱,痢縱未斷,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姜(各三分)
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之。
又療小兒水痢不止方。
濃樸(炙) 黃連(各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雜痢此方并治之。
又療小兒久痢方。
甘草(炙) 茯苓(各六分) 人參(四分) 黃連(各四分) 濃樸(炙) 生姜(各二分) 龍骨(八分)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臥先取鹽面麝香為小丸內(nèi)下部中,后服此飲,分服甚妙,忌如常法。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gè)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劉氏療小兒膿痢,直從春至秋冬以來不瘥者方。
薤白(切一合) 生姜 蕪荑(各一分) 子芩 黃柏 阿膠 芍藥 濃樸(炙) 人參(各二分) 地榆 當(dāng)歸(各三分) 香豉(一合)
上十二味切,以煮銀水重濾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兩,干姜一分,白術(shù)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痢后虛,手足心熱,痢縱未斷,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姜(各三分)
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之。
又療小兒水痢不止方。
濃樸(炙) 黃連(各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雜痢此方并治之。
又療小兒久痢方。
甘草(炙) 茯苓(各六分) 人參(四分) 黃連(各四分) 濃樸(炙) 生姜(各二分) 龍骨(八分)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臥先取鹽面麝香為小丸內(nèi)下部中,后服此飲,分服甚妙,忌如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