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千金云,凡赤疹熱時發(fā),冷即止,白疹天陰冷即發(fā)方。
白疹以水煮白礬汁拭之,又煮蒴 著少酒以浴,又以酒煮石南拭之,又以水煮雞屎汁拭之,又枳實汁拭之,所療一如療丹法。(集驗同)
又方:末白術(shù),酒服方寸匕,日三,盡五斤。
又方:淋鍛石汁漬洗之。
又方:煎白芷根葉作湯,洗之。
又方:芥子末,以醋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瘥。
又療身體赤癮疹而癢,搔之隨手腫方。
莽草(二分) 當歸 芎 躑躅花 大戟 細辛 芍藥 芫花 附子(炮) 蜀椒(各四分)豬脂(二升半)
上十一味切,以豬膏合煎之,候附子色黃,膏成,濾去滓,收貯以敷病,日三,以瘥為度。
又方:礬石二兩,酒三升漬令 ,拭上立瘥。
延年療赤白二疹丸方。
白術(shù)(一斤) 蔓荊子(四分) 防風(四分) 附子(二分炮) 桂心(二分)
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十五丸,若能作散,服一錢匕,此療風疹正方,凡風皆由舊來有風氣,所以方中不得不用桂心附子,白術(shù)既用一斤,附子又其赤疹心家稍虛,熱氣相搏,其色赤,宜作芒硝湯拭之方。
芒硝(三兩)
上一味用湯一升,納芒硝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即漸除,湯盡更合。(以前二件赤白疹方許崇處并出第十三卷中)
古今錄驗云,赤疹者,由冷濕折于肌中,甚即為熱,熱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取冷則減療之方。
取生蛇銜草搗極爛,以涂之最驗。(集驗短劇同)又白疹者,由風氣折于肌中之熱,熱與風相搏,遂為白疹也,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暖則減,著衣身暖亦瘥,療之方。
水煮枳實拭之佳,又搗末熬之,青布裹熨之。(集驗同出第三十卷中)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千金云,凡赤疹熱時發(fā),冷即止,白疹天陰冷即發(fā)方。
白疹以水煮白礬汁拭之,又煮蒴 著少酒以浴,又以酒煮石南拭之,又以水煮雞屎汁拭之,又枳實汁拭之,所療一如療丹法。(集驗同)
又方:末白術(shù),酒服方寸匕,日三,盡五斤。
又方:淋鍛石汁漬洗之。
又方:煎白芷根葉作湯,洗之。
又方:芥子末,以醋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瘥。
又療身體赤癮疹而癢,搔之隨手腫方。
莽草(二分) 當歸 芎 躑躅花 大戟 細辛 芍藥 芫花 附子(炮) 蜀椒(各四分)豬脂(二升半)
上十一味切,以豬膏合煎之,候附子色黃,膏成,濾去滓,收貯以敷病,日三,以瘥為度。
又方:礬石二兩,酒三升漬令 ,拭上立瘥。
延年療赤白二疹丸方。
白術(shù)(一斤) 蔓荊子(四分) 防風(四分) 附子(二分炮) 桂心(二分)
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二服,稍加至十五丸,若能作散,服一錢匕,此療風疹正方,凡風皆由舊來有風氣,所以方中不得不用桂心附子,白術(shù)既用一斤,附子又其赤疹心家稍虛,熱氣相搏,其色赤,宜作芒硝湯拭之方。
芒硝(三兩)
上一味用湯一升,納芒硝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即漸除,湯盡更合。(以前二件赤白疹方許崇處并出第十三卷中)
古今錄驗云,赤疹者,由冷濕折于肌中,甚即為熱,熱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取冷則減療之方。
取生蛇銜草搗極爛,以涂之最驗。(集驗短劇同)又白疹者,由風氣折于肌中之熱,熱與風相搏,遂為白疹也,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暖則減,著衣身暖亦瘥,療之方。
水煮枳實拭之佳,又搗末熬之,青布裹熨之。(集驗同出第三十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