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

    病源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之氣不調(diào),熱氣偏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行氣肘后療大便不通方。

    研麻子以米雜為粥食之。

    又方:用 石如指大者導(dǎo)下部。(并出第六卷中)

    千金療大便不通方。

    灸第七椎兩旁各一寸七壯。

    又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水一升,煮羊蹄根一把,取半升,頓服。

    又方:煮麻子取汁飲之。

    又方: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豬脂和陳葵子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通即止。

    又方:常服車(chē)前子及苗,并通也。

    又方:搗葵根汁服之良。

    又方:葵子一升,牛酥一升,豬脂亦得,以水三升,煮葵子取一升,納酥,煮一沸,待冷,分二服。(并出第十五卷中)

    必效療大便不通方。

    牛膠一條(廣二寸長(zhǎng)四寸) 蔥白(一握)

    上二味,用水二升和,煮消盡,去滓,頓服之。(千金同)

    又方:濕瓜蒂七枚,綿裹納下部,如非時(shí),醬瓜亦得。(并出第三卷中)

    崔氏療大便不通方。

    菖蒲末 石鹽末

    上二味相和取半匕,和烏麻脂少許,綿裹納下部中,即通。

    又方:豬脂一升,溫酒一服,令盡,良。(并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心腹脹滿(mǎn),大便不通方。

    芍藥(六分) 黃芩(五分) 大黃(八分) 芒硝(六分) 杏仁(熬去皮尖八分)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粥飲下,加至二十丸,取通利為度。(經(jīng)心錄同出第二十六卷中)

    近效療大便不通方。

    用豬膽和少蜜,于鐺中熬令熟稠,丸如棗大,納下部中,即瘥。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