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大便難方六首

    病源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diào),陰陽偏有,冷熱虛實,三焦不和,則冷熱并結(jié)故也,胃為五谷之海,水谷之精,化為營衛(wèi),其糟粕行之于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diào)和,冷熱壅塞,在腎澀,寸口身熱脈緊而也,除肘后療脾胃不和,?;即蟊銏詮婋y方。

    大黃 芍藥 濃樸(炙各二兩) 枳實(六枚炙) 麻子(別研五合)

    上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可常將之。(集驗備急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大便難方。

    灸承筋二穴三炷,在 中央陷中。

    又方: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并單灌之,立出。(范汪同)又練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難方。

    大黃(八兩) 葶藶(熬) 杏仁(去皮尖熬) 芒硝(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之。(并出第十五卷中)備急不得大便,或十日一月方。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不愈,重作,服良。忌蒜,炙肉。(古今錄驗文仲范汪同姚方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麻子仁丸,療大便難,小便利而反不渴者,脾約方。

    麻仁(二升別為膏) 枳實(半斤炙) 芍藥(半斤) 大黃(一斤) 濃樸(一尺炙)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為脂)

    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日三服。(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二十六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