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赤白痢方六首

    病源凡痢,皆由榮衛(wèi)不足,腸胃虛弱,冷熱之氣乘虛而入,客于腸間,腸虛則泄,故為痢也也,世謂文仲鹿茸散,治青黃白黑魚腦痢,日五十行方。

    鹿茸(二分炙) 石榴皮(二兩) 干姜(二分) 棗核中仁(七枚) 赤地利(一兩燒作灰服后云赤KT 如三指)

    上五味搗篩為散,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若下數(shù)者,可五六服。(肘后同)短劇卒久赤白下方。

    燒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隨意服,已試良。(肘后同)深師療赤白下者,黃連湯方。

    黃連 黃柏 干姜 石榴皮 阿膠(炙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為三服,日再。(出第二十六卷中)

    延年駐車丸,主赤白冷熱痢腹痛方。

    黃連(六兩) 干姜(二兩) 當(dāng)歸(三兩) 阿膠(炙三兩)

    上四味搗篩,三年酢八合消膠令熔和,并手丸如大豆,以飲服三十丸,日再。(肘后同出第七卷中)

    救急療赤白痢無問新舊,入口即斷方。

    香豉心(豉心謂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

    上一味,以取豉爆令干香,搗為末,壯年者一大升豉心為四服,小兒量與之。(出第九卷中)

    必效主赤白痢方。

    黃連(二兩) 阿膠(四片)

    上二味,以好酒二大升合黃連煎十五沸,漉出滓,然后納膠令烊,溫分三服。(出第二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