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齒蟲方五首

    病源齒蟲,是蟲食于齒,齒根有孔,蟲在其間,亦令齒疼痛,食一齒盡,又度食余齒。

    養(yǎng)生方云∶雞鳴時(shí)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又云;朝未起,早漱口中唾必可短劇療齒蟲,腐棘刺漱湯方。

    腐爛棘針二百枚,即是棗木刺朽落地者,用一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即瘥,日四五度,以瘥為度。

    刪繁療齲齒蟲方。

    莨菪子三合,青錢七文,燒令赤,取小口瓶子,可令口含得者,將錢納瓶子中,取莨菪子一蟲食齲又療蟲齒痛,椒湯方。

    蜀椒(一兩) 礬石(半兩) 桂心(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含之,漱齒勿咽汁,甚良。

    又附子塞蟲孔丸方。

    附子一枚炮末,以臘和之為丸,準(zhǔn)齒蟲孔大小納之。

    取瘥止。

    必效殺齒蟲方。

    雄黃末,以棗膏和為丸,塞牙孔中,以膏少許置齒,燒鐵篦烙之,令微熱,以瘥止。(一方有附子一枚)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