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千金》∶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者,手陽明經(jīng)也。病苦胸中喘,腸鳴,虛渴唇干,目急善驚,泄白,名曰大腸虛寒也。
又療大腸虛寒,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黃連補湯方。
黃連(四兩) 茯苓(四兩) 芎 (三兩) 醋石榴皮(四枚) 地榆(五兩) 伏龍肝(如雞子大一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伏龍肝屑攪調(diào),分三服。忌豬肉、冷水、大醋。(出第十八卷中)
《刪繁》療大腸虛寒,欠 咳氣短,少腹中痛??疃ㄍ璺?。
款冬花(七分) 桂心 五味子(各六分) 干姜 芎 甘草(炙各五分) 附子(四分炮) 桔梗(四分) 蘇子(五合熬) 蜀椒(一升) 百部汁(七合) 白蜜(一升) 干棗(五十枚去皮) 姜汁(一升)
上十四味,細搗為末,將姜、蜜汁和,微火上煎,取為丸如梧子。每服溫酒下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出第二卷中)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千金》∶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者,手陽明經(jīng)也。病苦胸中喘,腸鳴,虛渴唇干,目急善驚,泄白,名曰大腸虛寒也。
又療大腸虛寒,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黃連補湯方。
黃連(四兩) 茯苓(四兩) 芎 (三兩) 醋石榴皮(四枚) 地榆(五兩) 伏龍肝(如雞子大一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伏龍肝屑攪調(diào),分三服。忌豬肉、冷水、大醋。(出第十八卷中)
《刪繁》療大腸虛寒,欠 咳氣短,少腹中痛??疃ㄍ璺?。
款冬花(七分) 桂心 五味子(各六分) 干姜 芎 甘草(炙各五分) 附子(四分炮) 桔梗(四分) 蘇子(五合熬) 蜀椒(一升) 百部汁(七合) 白蜜(一升) 干棗(五十枚去皮) 姜汁(一升)
上十四味,細搗為末,將姜、蜜汁和,微火上煎,取為丸如梧子。每服溫酒下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出第二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