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南蘇、金竹標(biāo)、青竹標(biāo)、小過山龍、爬樹龍、過江龍、爬山虎、大青竹標(biāo)、小石芝藤、萬年青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大葉南蘇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hidophora peepla(Roxb.)Schott[Pothos peepla Roxb.;Scindapsus peedla Schott]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1800-2800m的溝谷常綠闊葉林、山坡廟宇林的樹干或石崖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大葉南蘇,附生藤本。莖粗8-12mm,淡綠色,節(jié)間長2-5cm,生肉質(zhì)氣生根,貼附于石壁或樹皮上。分枝常較短,多數(shù)。葉柄年10-20cm,腹面具槽,背面圓形,淡綠色,上部關(guān)節(jié)長8-12mm,葉鞘基部擴(kuò)大;葉片亞革質(zhì),長圓形、橢圓狀長圓形,稀卵狀長圓形,全緣,長8-25cm,寬4-llcm,先端驟狹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中肋背面隆起,側(cè)脈多數(shù),密集,斜伸而后向上弧曲,細(xì)脈網(wǎng)結(jié)。花序頂生,序柄粗壯,長8-10cm,直立,頂部下彎,基部有長6-7cm的寬線形膜質(zhì)苞片,早落;佛焰苞橢圓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7-9cm,先端具長約1cm的喙,外面污黃色,內(nèi)面污黃帶紅色;肉穗花序無柄,圓柱形,長5.5-8cm,為佛焰苞全長的4/5以上,粗l-1.2cm,蒼白色或污黃色,稀青紫色;雄蕊比雌蕊短,花絲寬,兩頭稍狹,花藥橢圓形,鈍,稍外露;子房角柱狀,長寬2mm,頂端四邊形或六邊形,柱頭小,長圓形,略凸起。花期9-10月。
味苦;微甘;性涼
《云南中草藥》:“忌牛、羊肉。”
散瘀止痛;舒筋活絡(luò);潤肺止咳。主心絞痛;跌打腫痛;骨折;風(fēng)濕疼痛;肢體麻木;支氣管炎;百日咳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次3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南蘇、金竹標(biāo)、青竹標(biāo)、小過山龍、爬樹龍、過江龍、爬山虎、大青竹標(biāo)、小石芝藤、萬年青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大葉南蘇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hidophora peepla(Roxb.)Schott[Pothos peepla Roxb.;Scindapsus peedla Schott]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1800-2800m的溝谷常綠闊葉林、山坡廟宇林的樹干或石崖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原形態(tài)大葉南蘇,附生藤本。莖粗8-12mm,淡綠色,節(jié)間長2-5cm,生肉質(zhì)氣生根,貼附于石壁或樹皮上。分枝常較短,多數(shù)。葉柄年10-20cm,腹面具槽,背面圓形,淡綠色,上部關(guān)節(jié)長8-12mm,葉鞘基部擴(kuò)大;葉片亞革質(zhì),長圓形、橢圓狀長圓形,稀卵狀長圓形,全緣,長8-25cm,寬4-llcm,先端驟狹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中肋背面隆起,側(cè)脈多數(shù),密集,斜伸而后向上弧曲,細(xì)脈網(wǎng)結(jié)。花序頂生,序柄粗壯,長8-10cm,直立,頂部下彎,基部有長6-7cm的寬線形膜質(zhì)苞片,早落;佛焰苞橢圓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7-9cm,先端具長約1cm的喙,外面污黃色,內(nèi)面污黃帶紅色;肉穗花序無柄,圓柱形,長5.5-8cm,為佛焰苞全長的4/5以上,粗l-1.2cm,蒼白色或污黃色,稀青紫色;雄蕊比雌蕊短,花絲寬,兩頭稍狹,花藥橢圓形,鈍,稍外露;子房角柱狀,長寬2mm,頂端四邊形或六邊形,柱頭小,長圓形,略凸起。花期9-10月。
性味味苦;微甘;性涼
注意《云南中草藥》:“忌牛、羊肉。”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舒筋活絡(luò);潤肺止咳。主心絞痛;跌打腫痛;骨折;風(fēng)濕疼痛;肢體麻木;支氣管炎;百日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每次3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