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止血扇菇

    拼音注音Zhǐ Xuè Shàn Gū別名

    山葵菌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鱗皮扇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ellus stpticus (Bull.ex Fr.) Kars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節(jié)采收子實體,除去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叢生或疊生于闊葉樹腐木上。有時會發(fā)光。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福建、湖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子實體革質(zhì)或半革質(zhì),韌;菌蓋直徑1-3cm。扇形至腎形,干時邊緣內(nèi)卷,濕時恢復原狀;蓋面干,黃色、淡肉桂色或木材色,褪色后帶白色,表皮裂成細鱗片,往往在中部或基部有凹陷的同心環(huán)紋;蓋緣內(nèi)卷。菌肉韌,白色,味辣。菌褶黃褐色至肉桂色,稠密,幅窄,??;褶間有橫脈。菌柄短,長0.2-1.5cm,粗2-5mm,稍彎曲,很強韌,中實,與蓋面同色,被密的短毛。囊狀體披針形,(30-50)μm×(2.5-3.5)μm。孢子印白色。孢子長方形,平滑,無色,含淀粉質(zhì),(4-5)μm×(2-2.5)μm。

    性狀

    性狀鑒別 菌蓋腎形或扇形,直徑1-3cm,類白色、暗黃色、淺肉桂色,表面裂成麩皮狀鱗片,邊緣內(nèi)卷。菌肉薄,白色、淡黃色或深黃色。菌褶間有橫脈,黃色、淺肉桂色、深黃色或深肉桂色。菌柄側(cè)生,短粗,長和直徑均為2-4mm,與菌蓋色相似,表面有小鱗片,中實。氣微,味淡;有毒。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辛;性溫;有毒

    注意

    本品有毒,禁內(nèi)服。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牛膝拼音注音Bái Niú Xī別名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長深根(《云南中草藥》)。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于云南。性狀干燥根細長圓柱形,長12......
  • 來源堇菜科白犁頭草Viola alata Burgsd.,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辛、酸,寒。功能主治解熱,拔毒,散瘀。癤腫,瘡瘍,急性乳腺炎,跌打腫痛:用鮮全草適量加紅糖少許,共搗爛外敷。急性結(jié)膜炎,乳汁不通:用全草3~5錢,水煎服......
  • 拼音注音Bái Dú Huó別名獨活、朱噶爾、法洛海、白羌活、藏當歸、香白芷、騷獨活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白亮獨活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racleum candicans Wall.ex DC.采收和儲藏:4-10月采挖,去其莖......
  • 別名狼毒[東北]、狼毒疙瘩、黃皮狼毒、大貓眼草、貓眼根、山紅蘿卜根來源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E. pallasii Turcz.]和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 Ha......
  • 拼音注音Bái Zhū Lì別名滇錐栗、椎栗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剝?nèi)タ偘?,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