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深師療傷寒一日至三日應(yīng)汗者作此湯方
葛根(半斤) 烏梅(十四枚) 蔥白(一握) 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初一服便濃覆取汗,汗出粉之。
又麻黃解肌湯,療傷寒三四日煩疼不解者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 桂心(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沫,乃納諸藥合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服八合,以汗出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蔥。(本仲景麻黃湯千金翼并同)又黃芩湯,療傷寒六七日發(fā)汗不解,嘔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方。
黃芩 桂心(各三兩) 茯苓(四兩) 前胡(八兩) 半夏(半升洗)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間食生姜粥,投取小便利為瘥。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又石膏湯,療傷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熱,其脈滑數(shù)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或時呼呻而已攻內(nèi),體猶沉重拘攣,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瘥,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
無表里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nèi),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湯方。
石膏 黃連 黃柏 黃芩(各二兩) 香豉(一升綿裹) 梔子(十枚擘) 麻黃(三兩去節(ji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劑小汗,其后更合一劑,分兩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瘥,得數(shù)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忌豬肉冷水。(出第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深師療傷寒一日至三日應(yīng)汗者作此湯方
葛根(半斤) 烏梅(十四枚) 蔥白(一握) 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初一服便濃覆取汗,汗出粉之。
又麻黃解肌湯,療傷寒三四日煩疼不解者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 桂心(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沫,乃納諸藥合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服八合,以汗出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蔥。(本仲景麻黃湯千金翼并同)又黃芩湯,療傷寒六七日發(fā)汗不解,嘔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方。
黃芩 桂心(各三兩) 茯苓(四兩) 前胡(八兩) 半夏(半升洗)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為六服,日三服,夜三服,間食生姜粥,投取小便利為瘥。忌羊肉餳生蔥酢物。
又石膏湯,療傷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熱,其脈滑數(shù)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或時呼呻而已攻內(nèi),體猶沉重拘攣,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瘥,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
無表里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nèi),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湯方。
石膏 黃連 黃柏 黃芩(各二兩) 香豉(一升綿裹) 梔子(十枚擘) 麻黃(三兩去節(ji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劑小汗,其后更合一劑,分兩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瘥,得數(shù)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忌豬肉冷水。(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