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肘后療傷寒有數(shù)種,庸人不能分別,今取一葉兼療者,若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此蔥豉湯方。
蔥白(一虎口) 豉(一升綿裹)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若汗不出更作,加葛根三兩,一方更加升麻三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徐徐服亦得,必得汗即瘥,若不得汗更作,加麻黃三兩去節(jié)服,取汗出為效。(文仲同)
又方:蔥白(一握切) 米(三合) 豉(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米少時(shí),下豉后納蔥白,令大熟,取三升,分溫三服,則出汗。
又方:豉一升 綿裹
上一味,以童子小便三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汗出為效,集驗(yàn)方加蔥白一升切,云神良。(支太醫(yī)文仲備急同)
又方:葛根(四兩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豉一升更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取汗為瘥,又方搗生葛根汁一二升服亦佳。
又療傷寒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方。
豉(三升綿裹) 鹽(一兩)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蜜一升,又煮三沸,頓服一升,安臥當(dāng)吐,如不吐,更服一升取吐為效。
又方:苦參(三分) 甘草(炙一分) 瓜蒂 赤小豆(各二七枚)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一服之當(dāng)吐,吐不止者,作蔥豉粥解之必息。忌海藻菘菜。
又方:苦參 黃芩(各二兩) 生地黃(半斤)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取二升,服一升,或吐下毒物。忌蕪荑。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肘后療傷寒有數(shù)種,庸人不能分別,今取一葉兼療者,若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此蔥豉湯方。
蔥白(一虎口) 豉(一升綿裹)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若汗不出更作,加葛根三兩,一方更加升麻三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徐徐服亦得,必得汗即瘥,若不得汗更作,加麻黃三兩去節(jié)服,取汗出為效。(文仲同)
又方:蔥白(一握切) 米(三合) 豉(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米少時(shí),下豉后納蔥白,令大熟,取三升,分溫三服,則出汗。
又方:豉一升 綿裹
上一味,以童子小便三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汗出為效,集驗(yàn)方加蔥白一升切,云神良。(支太醫(yī)文仲備急同)
又方:葛根(四兩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豉一升更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取汗為瘥,又方搗生葛根汁一二升服亦佳。
又療傷寒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方。
豉(三升綿裹) 鹽(一兩)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蜜一升,又煮三沸,頓服一升,安臥當(dāng)吐,如不吐,更服一升取吐為效。
又方:苦參(三分) 甘草(炙一分) 瓜蒂 赤小豆(各二七枚)
上四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一服之當(dāng)吐,吐不止者,作蔥豉粥解之必息。忌海藻菘菜。
又方:苦參 黃芩(各二兩) 生地黃(半斤)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取二升,服一升,或吐下毒物。忌蕪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