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下疳瘡生于陰頭之上,乃濕熱相侵而然也。有貪色而生,有淫婦占精而生,與穢婦行房而生。初若無(wú)事,既潰,痛不可忍,用花椒、陳茶、艾葉、桃、柳、槐葉,共煎水洗之,外用兒茶、黃柏、雄黃、螵蛸、輕粉、蛤粉、枯礬,共為末搽之。
又十三味方
黃連、木通、豬苓、赤芍、檳榔、白術(shù)、車前、甘草、忍冬、川芎、紫蘇、濃樸、連翹。
空心服。忌房事一月。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yàn)尸體后所見(jiàn),提出對(duì)于臟腑解剖的己見(jiàn)。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下疳瘡生于陰頭之上,乃濕熱相侵而然也。有貪色而生,有淫婦占精而生,與穢婦行房而生。初若無(wú)事,既潰,痛不可忍,用花椒、陳茶、艾葉、桃、柳、槐葉,共煎水洗之,外用兒茶、黃柏、雄黃、螵蛸、輕粉、蛤粉、枯礬,共為末搽之。
又十三味方
黃連、木通、豬苓、赤芍、檳榔、白術(shù)、車前、甘草、忍冬、川芎、紫蘇、濃樸、連翹。
空心服。忌房事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