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論篇》,又見《甲乙經(jīng)》卷十一第七。
黃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shí)時(shí)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年少時(shí)有所大脫血,若醉以入房中氣竭肝傷,故使月事衰少不來也。
血枯病形有八:一胸脅支滿;二妨于食;三病將發(fā),先聞腥臊臭氣;四流出清液;五病先唾血;六四肢冷;七目眩;八大小便時(shí)復(fù)出血。有此八狀,名曰血枯之病。此得由于少年之時(shí)有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絕傷肝,遂使月經(jīng)衰少,或不復(fù)來,以在此血枯之病也。
平按:《甲乙》“支滿”作“榰滿”;“清液”作“清涕”。
黃帝曰:治之奈何?以何術(shù)?答曰:四烏賊魚骨、一□茹,二物并令三合,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鮑魚汁,利脅中及傷肝。
四,四分。一,一分。搗以雀卵為丸,食后服之,飲鮑魚汁,通利脅及補(bǔ)肝傷也。
平按:《素問》“以何術(shù)”作“復(fù)以何術(shù)”;“賊”作“鰂”;“□”作“藘”,新校正云:“《太素》藘作□?!薄安⒘钊稀弊鳌安⒑现薄!都滓摇贰盀酢鄙蠠o“四”字;“骨”下無“一”字。“并令三合”作“并合”?!端貑枴?、《甲乙》“鮑魚”上有“飲以”二字;“脅中”作“腸中”。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論篇》,又見《甲乙經(jīng)》卷十一第七。
黃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shí)時(shí)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年少時(shí)有所大脫血,若醉以入房中氣竭肝傷,故使月事衰少不來也。
血枯病形有八:一胸脅支滿;二妨于食;三病將發(fā),先聞腥臊臭氣;四流出清液;五病先唾血;六四肢冷;七目眩;八大小便時(shí)復(fù)出血。有此八狀,名曰血枯之病。此得由于少年之時(shí)有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絕傷肝,遂使月經(jīng)衰少,或不復(fù)來,以在此血枯之病也。
平按:《甲乙》“支滿”作“榰滿”;“清液”作“清涕”。
黃帝曰:治之奈何?以何術(shù)?答曰:四烏賊魚骨、一□茹,二物并令三合,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鮑魚汁,利脅中及傷肝。
四,四分。一,一分。搗以雀卵為丸,食后服之,飲鮑魚汁,通利脅及補(bǔ)肝傷也。
平按:《素問》“以何術(shù)”作“復(fù)以何術(shù)”;“賊”作“鰂”;“□”作“藘”,新校正云:“《太素》藘作□?!薄安⒘钊稀弊鳌安⒑现薄!都滓摇贰盀酢鄙蠠o“四”字;“骨”下無“一”字。“并令三合”作“并合”?!端貑枴?、《甲乙》“鮑魚”上有“飲以”二字;“脅中”作“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