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退思集類方歌注》 〔附〕桂苓甘露飲

    作者: 王泰林

    (張子和《儒門事親》) 治伏暑煩渴,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脈虛者。

    即河間方中去豬苓,減三石一半,加人參五錢,干葛一兩,藿香五錢,木香一分。河間桂苓甘露飲,五苓散加三石甘,(此即五苓散加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中暑煩渴秘,清熱利濕所宜諳。(王晉三《古方選注》曰∶“消暑在于消濕去熱,故用五苓去濕解熱。濕熱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氣潛消矣?!保┤瘻p半豬苓去,加參葛藿木此是子和(桂苓)甘露飲,脈虛水逆(水入則吐,名曰“水逆”。)服之堪?;魜y轉(zhuǎn)筋煩益虛去濁用無慚。(程扶生曰∶“吐瀉亡津煩渴,法宜補(bǔ)脾胃,生津液,升清降濁,此方最為合度。”喻嘉言《醫(yī)門法律》曰∶“河間之桂苓甘露飲,用五苓、三石以益胃之虛;子和之桂苓甘露飲,用人參、葛根、甘草、藿香、木香,益虛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