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胎產(chǎn)秘書》 產(chǎn)后心腹痛

    作者:

    產(chǎn)后心痛即胃脘痛。以胃脘在心之下,因傷寒氣及冷物故作痛。用生化湯佐以散寒消食之品,無有不安。若腹內(nèi)痛,必血塊未除,只服生化湯,佐以益母丸、鹿角炭治之,則瘀消而痛止。若風冷乘虛入腹伴痛,亦宜加味生化湯,以方內(nèi)有肉桂、吳萸,可以溫散之也。若真心痛則指甲青黑,或手足冷過腕節(jié),朝發(fā)夕死,無藥可治。

    加味生化湯

    川芎(二錢) 當歸(四錢) 炮姜 炙草(各五分) 桃仁(十粒,痛止去之)肉桂(八分) 吳萸(七分) 姜(三片)

    水煎服。傷米食,加神曲、麥芽各一錢。傷肉食,加砂仁七分,山楂肉五枚。

    按∶產(chǎn)后胃氣痛,必其人素有舊病,產(chǎn)后氣血大虧,自然加甚。但癥有九種,當辨氣、血、寒、食、蟲、痰、積、虛、實,治宜加味理中湯為主。

    加味理中湯

    淡附子(二錢) 干姜(一錢) 茯苓(一錢) 人參(不拘) 炙草(七分) 焦術(shù)(二錢) 白蔻(二分)肉桂心(一錢) 延胡索(醋炒一錢五分) 乳香(去凈油一錢五分)

    氣痛,加廣木香一錢,郁金酒炒一錢,良姜醋炒一錢,紫丁香十只。血痛,加五靈脂醋炒一錢五分,炮姜炭七分代去干姜,蒲黃炒七分,歸身酒炒二錢。寒痛,加吳萸一錢,小茴鹽水炒一錢五分,蘆鹽水炒二錢,重用桂、附。食痛,加焦神曲一錢五分,山楂砂糖炒二錢,雞肫皮焙干二錢,廣皮一錢,母丁香七分。蟲痛,加川椒四十粒,烏梅二個,吳茱萸川連一錢煮汁伴炒八分,榧子肉三錢。痰痛,加法夏二錢,草果煨一錢,沉香一錢,牡蠣粉二錢,化橘紅一錢。積痛,脾之積為痞氣,加母丁香八分,陳香團二錢,佛手柑一錢,巴豆去油凈取霜焙干三分,再用濕腐乳皮包好,藥汁送。但此味巴豆霜必積痞現(xiàn)而不化甚急,它藥不效,始不得已,用之宜慎。虛痛,分陰陽。陰虛,加熟地、姜汁、益智、砂仁,共十五粒,炒焦五錢,枸杞子酒炒,阿膠、蒲黃炒二錢,凈萸肉酒炒二錢,干姜代炮姜五分。陽虛,仍用原方增附子。實痛,去人參、焦術(shù),加枳殼一錢,草蔻一錢,肉桂代桂枝八分醋炒,甚者,加韭汁、制大黃三錢,用韭汁拌大黃九蒸九曬用。以上各癥加減,必須認明證候施治為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