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大人、小兒風(fēng)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干煩渴。
麝香(一兩,研) 硼砂(研) 甘草(浸汁,熬膏,各十兩) 牙硝(枯研,二兩) 梅 花
上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jī)勺魉陌偻?。每服一丸,含化咽津,常服化痰利膈,生?止渴。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mén)、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治大人、小兒風(fēng)壅膈熱,咽喉腫痛,舌頰生瘡,口干煩渴。
麝香(一兩,研) 硼砂(研) 甘草(浸汁,熬膏,各十兩) 牙硝(枯研,二兩) 梅 花
上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jī)勺魉陌偻?。每服一丸,含化咽津,常服化痰利膈,生?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