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 飲食。又治香港腳上沖,少腹不仁,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zhuǎn)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 熟干地黃(八兩) 山茱萸 山藥(各四兩) 附 子(炮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顏,強志輕身。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 飲食。又治香港腳上沖,少腹不仁,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zhuǎn)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 熟干地黃(八兩) 山茱萸 山藥(各四兩) 附 子(炮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顏,強志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