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拼音:ní zhú
用 途:本種在農(nóng)村常種植以作圍籬;竿常用作棚架、農(nóng)具或漁具的材料,亦可破篾以作土法榨油的油餅篾箍。
產(chǎn)地分布:廣西、廣東,香港亦有。生于低丘陵地或村落附近。模式標本采自廣西欽州。
別名:水黃竹 稈中部8 -10m,徑3-6㎝,尾梢近直立;節(jié)間長20-35㎝,基部略腫脹,幼時被白粉,貼生向上的灰白色或棕色刺毛;稈中部以下節(jié)之次生枝有時變化為軟刺激?;X鞘黃綠色轉褐黃色,初時貼生稀疏深褐色易脫落之刺激毛,早落;先端為不對稱圓形,一側聳起成三角形;籜耳極不相同,大者卵形,比圓形的小者大2倍。遂毛淡色,和5-7mm;籜舌高1-2mm;籜葉直立長三角形,易脫落,基部一側常延伸,背面無毛,腹面有細刺毛。葉片披針形,和15-20㎝,寬2-3.5㎝,兩面近無毛或被稀疏絨毛??煞N植作圍籬;竹材宜作棚架、農(nóng)具,家具,變可破篾用于土法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