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qiāng
  • 拼音:qiang
  • 注音:ㄑㄧㄤ
  • 部首筆畫:8
  • 總筆畫:1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QWYK
  • 五筆98:QWYK
  • 五行:
  • Unicode:U+9397
  • 四角號碼:88167
  • 倉頡輸入法:COIR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鎗字拼音(帶聲調(diào))
    qiāng
  • 鎗字筆順
    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撇捺捺折橫橫撇豎折橫
  • 鎗字的組詞
    唇鎗舌劍 單鎗匹馬 花鎗 火鎗 金鎗班 金鎗 酒鎗 六沉鎗 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 匹馬單鎗 旗鎗 舌劍唇鎗 鐵面鎗牙 銀樣镴鎗頭 竹鎗
  • 與鎗相關(guān)的成語
    唇鎗舌劍 匹馬單鎗 舌劍唇鎗 鐵面鎗牙
  • 基本解釋

    qiāng ? ㄑㄧㄤˉ ◎ 同“槍”。

  • 漢語字典

    [①][chēng][《廣韻》楚庚切,平庚,初。]亦作“鏿1”。(1)(又讀qiāng)象聲詞。本象鐘聲,后亦象各種響亮、清脆之聲。(2)一種古代的溫器。(3)鼎;鐺。[②][qiāng][《集韻》千羊切,平陽,清。](1)古時(shí)一種尖頭有柄的刺擊兵器。有時(shí)用作儀仗的器械。(2)火銃,土槍之類。(3)指一種小口徑的發(fā)彈武器。參見“鎗2斃”。(4)吸鴉片的煙筒。(5)指茶葉的嫩尖。其形似刺擊兵器。(6)“鎗手”的略稱。(7)通“蹌”。[③][qiàng][《字彙補(bǔ)》青向切]戧。在器物上填嵌金銀等飾物。

    音韻參考

    [廣 韻]:楚庚切,下平12庚,chēng,梗開二平庚初[平水韻]:下平八庚[粵 語]:coeng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鎗;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317第06【唐韻】楚庚切【集韻】【韻會(huì)】楚耕切,??音璫?!菊f文】鐘聲也?!踞釢h·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nóng)郊大路之衢。【博雅】聲也?!炯崱炕蜃麋p。 又【廣韻】鼎類。【六書故】三足鬴也。俗作鐺?!∮帧菊崱烤破鳌D淆R竟陵王子良,遺何默以徐景山酒鎗。古借用倉。 又【集韻】鋤庚切,音傖。亦鐘聲也?!∮帧炯崱壳а蚯校衄?。與鏘同?!臼酚洝窌烤又犚?,非聽其鏗鎗而已也。【前漢·禮樂志】但能紀(jì)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義?!驹]】鏗鎗,金石之聲也?!九嗽馈ぜ镔x】衝牙錚鎗。 又與鶬通?!驹姟ぶ茼灐れ浉镉喧I釋文】鶬,七羊反。本亦作鎗。【傳】有鶬,言有法度也?!竟{】鶬,金飾貌。 又長腰鎗,米別名?!纠钯R·憶昌谷山居詩】長鎗江米熟?!驹]】江米,江南所貢玉粒?!∮帧咀謴⊙a(bǔ)】鎗去聲,髹工有鎗金鎗銀法。見輟耕錄?! 菊滞ā克滓枣j爲(wèi)刀槍字,誤。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