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 拼音:ji
  • 注音:ㄐㄧ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5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IWYS
  • 五筆98:IWYS
  • 五行:
  • Unicode:U+6F57
  • 四角號碼:30194
  • 倉頡輸入法:EOGD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潗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潗字筆順
    捺捺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橫豎撇捺
  • 基本解釋

    jí ? ㄐㄧˊ ◎ 〔潗?〕水沸騰聲。 ◎ 〔湁(chì)潗〕見“湁”。

  • 漢語字典

    [①][jí][《廣韻》子入切,入緝,精。]亦作“淁2”。(1)泉水流出貌。參見“潗湁”、“潗濈”。(2)象聲詞。參見“潗潗”。(3)見“潗”。

    音韻參考

    [廣 韻]:子入切,入26緝,ji,深開三入侵A精[平水韻]:入聲十四緝[國 語]:jí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潗;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649第04【廣韻】子入切【集韻】【韻會】卽入切,??音?。泉出也。一曰水瀵也?!∮譁墲悾⑥D(zhuǎn)細通貌?!舅抉R相如·上林賦】湁潗鼎沸?!∮譂?,沸聲?!灸救A·海賦】?濘潗??!∮帧炯崱科呷肭?,音緝。義同?!』蜃鬟??!妒奈摹纷???甲C:〔【木華·海賦】澒?jié)魸??!场≈斦赵臐垢?。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