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tuī
  • 拼音:tui
  • 注音:ㄊㄨㄟ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4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ARWY
  • 五筆98:ARWY
  • 五行:
  • Unicode:U+84F7
  • 四角號碼:44515
  • 倉頡輸入法:TQO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蓷字拼音(帶聲調)
    tuī
  • 蓷字筆順
    橫豎豎橫豎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 基本解釋

    tuī ? ㄊㄨㄟˉ ◎ 一種中藥草,即“益母草”:“中谷有蓷,暵其乾矣?!?/p>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tuī? 〈名〉 益母草,又稱“茺蔚” ( chōngwèi)[motherwort] 萑,蓷?!稜栄拧?。郭璞注:“今茺蔚也。葉似荏,方莖,白華,華在節(jié)間,又名益母?!?

  • 漢語字典

    [①][tuī][《廣韻》他回切,平灰,透。][《廣韻》尺隹切,平脂,昌。]益母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草或子實入藥。

    音韻參考

    [廣 韻]:叉隹切,上平6脂,,止合三平脂A初[平水韻]:上平四支·上平十灰[粵 語]:teo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蓷;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052第32【唐韻】他回切【韻會】通回切,??音推?!菊f文】萑也?!緺栄拧め尣荨枯壬棥!驹]】今茺蔚也。又名益母?!驹姟ね躏L】中谷有蓷。又【正韻】昌垂切,音吹。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