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闕 (闕) quē ?ㄑㄩㄝ ◎ 古代用作“缺”字??杖保荷懈蛾I闕。有懷疑的事情暫時(shí)不下斷語,留待查考:闕疑。 ◎ 過錯(cuò):闕失。 ◎ 姓。
詳細(xì)字義◎ 闕 闕 jué 〈動(dòng)〉 (1) 去除 [remove] 以待會而考之,亡者闕之?!吨芏Y》 (2) 挖掘 [dig] 若闕地及泉。——《左傳》 (3) 毀傷 [damage]。如:闕翦(削弱,毀壞) (4) 另見 quē;què詞性變化 ◎ 闕 闕 quē? 〈動(dòng)〉 (1) 削減;毀壞 [cut down;ruin] 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蹲髠鳌こ晒辍? 闕更減賦,盡休力役?!稘h書》 (2) 又如:闕翦(毀壞) (3) 空缺;缺少。也作“缺” [be short of] 三綱之道,天地之紀(jì),毋乃有闕?——《三國演義》 (4) 又如:闕遺(缺少;遺漏);闕少(缺少);闕遺(缺少;遺漏);闕少(缺少);闕筆(缺筆畫);闕漏(空隙);闕略(缺漏) (5) 欠,應(yīng)給而不給 [owe] 逃死闕稅,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鄰亦盡?!缎绿茣? (6) 通“掘”。挖 [dig] 若闕地及泉?!蹲髠鳌る[公元年》 闕為深溝。——《國語·吳語》 ◎ 闕 闕 quē? 〈形〉 (1) 殘缺;不完善 [incomplete;fragmentary]。如:闕典(殘缺的典章制度);闕略(殘缺;不完備);闕陋(殘缺簡陋);闕焉(不完備) (2) 另見 jué;què基本詞義◎ 闕 闕 què? 〈名〉 (1) (形聲。本義: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高臺,通常左右各一,臺上起樓觀。二闕之間有道路) (2) 同本義 [watchtower on either side of a palace gate] 闕,門觀也?!墩f文》。徐鍇曰:“以其闕然為道,謂之闕。以其上可遠(yuǎn)觀,謂之觀?!? 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詩·鄭風(fēng)·子衿》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史記·高祖紀(jì)》 伏闕上平黎策?!濉?張廷玉《明史》 (3) 又如:城闕(城門兩邊的瞭望臺);闕竦(高聳如闕門);闕下(宮闕之下) (4) 宮門的代稱 [gate of a palace]。如:闕下(帝王的宮闕之下。借指朝廷);闕門(宮門。位于兩觀之間) (5) 石闕。神廟、墳?zāi)怪捌隽⒌氖?[stone statue] 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唐· 李白《憶秦娥》 (6) 又如:太室闕;高頤闕 (7) 宮殿 [palace]。如:闕庭(宮庭);宮闕(金闕。宮殿。也作天闕);闕掖(宮廷) (8) 帝王居地的統(tǒng)稱 [court] 詣闕止書,書久不報(bào)?!稘h書·朱買臣傳》 (9) 另見 quē;jué
[①][què][《廣韻》去月切,入月,溪。]亦作“1”?!扒?”的被通假字?!瓣I1”的繁體字。亦作“1”。(1)宮門、城門兩側(cè)的高臺,中間有道路,臺上起樓觀。(2)借指宮廷,帝王所居之處。后也借指京城。(3)古代神廟、墳?zāi)骨皟膳缘木拗?,多用石雕成?4)古代仕宦之家門前所樹用以旌表的建筑物。(5)泛指門戶。(6)兩山夾峙的地方。(7)兩眉之間的部位。(8)古劍名。[②][quē][《廣韻》去月切,入月,溪。]“闕2”的繁體字。(1)缺誤;疏失。(2)空隙;缺口。(3)指(感情上的)裂痕;嫌隙。(4)空缺著;沒有。(5)缺乏;稀少。(6)殘缺;不完善。(7)欠;應(yīng)給的未給。(8)衰微。(9)缺憾。(10)官位空缺;官員的缺額。(11)缺席;應(yīng)到而不到。(12)姓。漢代有闕栩。見《後漢書·獻(xiàn)帝紀(jì)》。[③][jué][《集韻》其月切,入月,羣。]“闕3”的繁體字。(1)除去;失去。(2)侵損;削減。(3)通“掘”。(4)通“厥”。
[上古音]:月部溪母,khiuat[平水韻]:入聲六月[粵 語]:kyut3[閩南語]:khoa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