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o
  • 注音:ㄅㄛ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DCLF
  • 五筆98:DCYL
  • 五行:
  • Unicode:U+76CB
  • 四角號碼:43102
  • 倉頡輸入法:XIEBT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盋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盋字筆順
    橫撇折捺捺豎折豎豎橫
  • 盋字的組詞
    衣盋
  • 基本解釋

    bō ? ㄅㄛˉ ◎ 古同“缽”。

  • 漢語字典

    [①][bō][《廣韻》北末切,入末,幫。]亦作“盋1”?!袄?”的繁體字。亦作“缽1”。(1)梵語缽多羅(pātra)的省稱。意為“應(yīng)器”。僧人食具。底平,口略小,形圓稍扁。用泥或鐵等制成。(2)盛器。形似盆而小,用來盛飯、菜、茶水等。(3)指衣缽。前人傳下來的思想、學(xué)術(shù)、技能等。

    音韻參考

    [廣 韻]:北末切,入13末,bo,山合一入桓幫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皿字部】 盋;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793第2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撥?!菊f文】盋,食器也。盂屬。【程大昌·演繁露】盂,食器。若盋而大,今之所謂盋盂也?! 咎祈崱客\?!玖鶗F】從皿犮聲。別作鉢,非。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