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tóng,zhuàng
  • 拼音:tong
  • 注音:ㄊㄨㄥˊ,ㄓㄨㄤˋ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WUJF
  • 五筆98:WUJF
  • 五行:
  • Unicode:U+50EE
  • 四角號碼:20215
  • 倉頡輸入法:OYT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758
提交資料
  • 僮字拼音(帶聲調(diào))
    tóng,zhuàng
  • 僮字筆順
    撇豎捺橫捺撇橫豎折橫橫豎橫橫
  • 僮字的組詞
    嬖僮 孱僮 干僮 干僮 歌僮 歌僮 館僮 官僮 家僮 狡僮 結(jié)僮 課僮 隸僮 鱗僮 籠僮 馬僮 蠻僮 盲僮跛竪 盲僮跛豎 匹夫僮婦 仆僮 祁僮 球僮 三尺僮 山僮 侍僮 書僮 私僮 田僮 停僮 僮族 僮子 僮指 僮約 僮御 僮役 僮謡 僮謠 僮娃 僮僮 僮訟 僮豎 僮使 僮史 僮然 僮仆 僮女 僮奴 僮男 僮牧
  • 基本解釋

    tóng ?ㄊㄨㄥˊ ◎ 封建時(shí)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書僮。僮仆。 ◎ 古同“童”。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tóng? 〈名〉 (1) (形聲。從人,童聲。本義:未成年的人) (2) 同本義 [young] 僮,未冠也。——《說文》。按:“十九以下,八歲以上也?!? 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秶Z·魯語》 為兩郎僮?!啤?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孰若為一郎僮耶。 與其殺是僮。 不當(dāng)為僮。 (3) 又如:僮子(童子。指未成年的人);僮女(童女,少女);僮男(童男,少年);僮兒(男孩);僮謠(即童謠) (4) 奴婢 [servant] 而卓王孫家僮數(shù)百人?!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 今民賣僮者?!稘h書·賈誼傳》 (5) 又如:僮使(奴婢);僮奴(奴仆);僮史(仆隸);僮役(仆役);僮牧(猶僮仆);僮指(稱僮仆,奴婢);僮客(奴仆);僮娃(指童婢)詞性變化 tóng? 〈形〉 (1) 無知 [ignorant] 僮昏不可使謀?!秶Z·晉語》 (2) 又如:僮昏(昏憒無知。亦指昏憒無知的人);僮蒙(昏昧不明事理) (3) 低賤 [humble]。如:僮婦(泛稱平民婦女);僮夫(猶言匹夫。指平民男子);僮訟(指民事訴訟)基本詞義 zhuàng? 〈名〉 (1) 中國少數(shù)民族壯族的“壯”的原字,1965年改“僮”為“壯”[Zhuang nationality] (2) 另見 tóng?

  • 漢語字典

    [①][tóng][《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同“童”。指未成年者。(2)無知。參見“僮昏”。(3)奴婢。(4)為童仆的通稱。如書僮、琴僮。(5)低賤。參見“僮婦”、“僮夫”。(6)見“僮僮”。[②][zhuàng]見“僮2族”。

    音韻參考

    [上古音]:東部定母,dong[廣 韻]:徒紅切,上平1東,tóng,通開一平東定[平水韻]:上平一東[唐 音]:*dhung,dgung[國 語]:tóng,zhuàng[粵 語]:tung4zung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 僮;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17第30【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huì)】徒東切,??音同。【說文】未冠也。又【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厩皾h·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玉篇】僮幼迷荒者?!驹姟む嶏L(fēng)】狂僮之狂也且。【傳】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僮,癡也。今爲(wèi)童?!∮譄o知貌。【揚(yáng)子·太玄經(jīng)】物僮然未有知。 又竦敬貌。【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挚h名?!厩皾h·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又姓。漢交趾刺史僮尹?!距嶉浴ぷ迓浴繀u童姓?;驈娜?,以別其族?! 卷崟?huì)】《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