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wěi
  • 拼音:wei
  • 注音:ㄨㄟˇ
  • 部首筆畫:8
  • 總筆畫:14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QGDE
  • 五筆98:QGDE
  • 五行:
  • Unicode:U+9C94
  • 四角號碼:24127
  • 倉頡輸入法:NMK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767
提交資料
  • 鮪字拼音(帶聲調)
    wěi
  • 鮪字筆順
    撇折豎折橫豎橫橫橫撇豎折橫橫
  • 鮪字的組詞
    叔鮪 王鮪 魚鮪
  • 基本解釋

    (鮪) wěi ?ㄨㄟˇ ◎ 〔鮪魚〕體呈紡錘形,背部藍黑色,腹部灰白色,生活在熱帶海洋,吃小魚等動物。 ◎ 古書上指鱘魚。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鮪 wěi? 〈名〉 (1) 鱘魚和鰉魚的古稱 [sturgeon] 鮪魚,色青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其甲可以磨姜,大者不過七八尺。大者為王鮪,小者為叔鮪。——三國吳· 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2) 鮪魚 [Euthynnus yaito]。體呈紡錘形,背藍黑色,腹灰白,背鰭和臀鰭后面各有七或八個小鰭。生活在熱帶海洋,吃小魚等動物 (3) 白鱘的古稱。又名象魚、劍魚、琴魚 [paddlefish]。魚綱白鱘科。體呈梭形,裸露無鱗,無骨板。深灰色或淺灰色。頭大,口大眼小,吻突出呈劍狀,長如象鼻。鰓蓋膜發(fā)達,如象耳。為中國特產

  • 漢語字典

    [①][wěi][《廣韻》榮美切,上旨,云。]“鮪1”的繁體字。(1)鱘魚和鰉魚的古稱。(2)白鱘的古稱。又名象魚、劍魚、琴魚。魚綱白鱘科。體呈梭形,裸露無鱗,無骨板。深灰色或淺灰色,頭大,口大眼小,吻突出呈劍狀,長如象鼻。鰓蓋膜發(fā)達,如象耳。為我國特產。(3)鮪魚。魚綱金槍魚科。背藍黑色,腹灰白色。吻尖。尾鰭深叉形。分布于溫帶或熱帶海洋中。我國產于南海和東海。體型較大,為重要經濟魚類。

    音韻參考

    [上古音]:之部喻三母,hiu?[平水韻]:上聲四紙[粵 語]:fui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魚字部】 鮪;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480第51【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菊f文】鮥也?!緺栄拧め岕~】鮥鮛鮪。【註】鮪,鱣屬也?!驹姟ばo風】鱣鮪發(fā)發(fā)?!緜鳌旷n,鮥也。【釋文】鮪似鱣,大者名??鮪,小者名鮛鮪。沈云:江淮閒曰鮛,伊洛曰鮪,海濵曰鮥?!局芏Y·天官·人】春獻王鮪?!径Y·月令】薦鮪于寢廟?!娟懎^疏】鮪似鱣而靑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大者爲王鮪,小者爲叔鮪,肉白,味不逮鱣,今東萊遼東謂之尉魚?;ピ旛i字註。又【類篇】一曰水名。鞏縣西北臨河有周武山,武王伐紂,使膠革禦之鮪水上,蓋其處也。相傳山下有穴通江,穴有黃魚,春則赴龍門,故曰鮪岫。今爲河所侵,不知穴之所在。又【集韻】云九切,音有。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