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繒 (繒) zēng ?ㄗㄥˉ ◎ 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繒纊(絲織品和絲綿的合稱)??暡省?/p>
詳細字義◎ 繒 繒 zēng? 〈名〉 (1) (形聲。從糸( mì),曾聲。本義: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 (2) 同本義 [silk fabrics] 繒,帛也?!墩f文》 雜帛曰繒。——《三蒼》 瘞繒?!抖Y記·禮運》 赤綈緣繒?!稘h書·匈奴傳》。注:“繒者帛之總名。” 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妒酚洝せ袀鳌? 灌嬰, 睢陽販繒者也。——《漢書·灌嬰傳》 (3) 又如:繒服(絲織的衣服);繒絮(絲絮。也指絲絮作成的棉衣);繒纊(絲布與絲棉絮的合稱);繒帛(絲綢之統(tǒng)稱);繒布(繒帛布疋) (4) 通“矰”。古代射鳥用的箭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治其繒繳?!稇?zhàn)國策·楚策四》 好弋者先具繳與繒?!痘茨献印ふf山》 繒繳充蹊?!度龂尽ぴB傳注》 (5) 又如:繒繳(即矰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6) 古國名 [Zeng state]。姒姓,相傳為夏禹后裔 (7) 姓 (8) 另見 zèng?基本詞義◎ 繒 繒 zèng? 〈動〉 (1) 綁;扎 [tie;bind;fasten] 繒絲為弦?!缎略龈窆乓摗ぶ魄俜ā? (2) 另見 zēng?
[①][zēng][《廣韻》疾陵切,平蒸,從。]“繒1”的繁體字。(1)古代絲織品的總稱。(2)帛之厚者。(3)見“繒綾”。(4)同“罾”。魚網(wǎng)。(5)通“矰”。參見“繒繳”。(6)古國名。姒姓,相傳為夏禹后裔。春秋時為莒國所滅。漢置繒縣,晉以后廢。故城在今山東省棗莊市東。見《穀梁傳·僖公十四年》、《國語·周語中》及《史記·吳太伯世家》。(7)姓。漢有繒賀。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②][zèng]“繒2”的繁體字。方言。綁,扎。
[平水韻]:下平十蒸[粵 語]:z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