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i
  • 注音:ㄐㄧ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SYVF
  • 五筆98:SYJG
  • 五行:
  • Unicode:U+6AC5
  • 四角號(hào)碼:40923
  • 倉(cāng)頡輸入法:DYX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櫅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櫅字筆順
    橫豎撇捺捺橫捺撇豎折撇撇折捺撇豎橫橫
  • 基本解釋

    jī ? ㄐㄧˉ ◎ 白棗。 ◎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木材用做大車軸。

  • 漢語(yǔ)字典

    [①][jī][《廣韻》祖稽切,平齊,精。](1)果名。白棗。(2)木名。榆的一種。

    音韻參考

    [廣 韻]:祖稽切,上平12齊,jī,蟹開四平齊精[國(guó) 語(yǔ)]:jī[粵 語(yǔ)]:za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櫅; 康熙筆畫:18; 頁(yè)碼:頁(yè)559第14【唐韻】相稽切【集韻】牋西切【類篇】淺西切,??音齎。【說文】木可爲(wèi)大車輪?!咎祈崱繖洏@,堪作轂。 又【爾雅·釋木】櫅,白棗。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義同?!∮帧绢惼坎旁勄?,音劑。斷木也。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韓國(guó)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