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TNIH
  • 五筆98:TNIG
  • 五行:
  • Unicode:U+7A49
  • 四角號碼:27959
  • 倉頡輸入法:HDSYQ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穉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ì
  • 穉字筆順
    撇橫豎撇捺折橫撇豎捺橫撇捺撇橫橫豎
  • 穉字的組詞
    齒穉 雛穉 孩穉 后穉 驕穉 髫穉 敬老慈穉 狂穉 蒙穉 柔穉 乳穉 田穉 齠穉 童穉 幼穉
  • 基本解釋

    zhì ? ㄓˋ ◎ 同“稚”。

  • 漢語字典

    [①][zhì][《廣韻》直利切,去至,澄。]亦作“稺1”。亦作“穉1”。(1)晚種的糧食作物;幼禾。(2)幼小;年幼。(3)孩子,兒童。(4)古稱婦女年不到五十。(5)細小。參見“稚錢”。(6)晚;暮。(7)驕傲放縱;傲慢。(8)筍的別名。參見“稚子”。(9)姓。

    音韻參考

    [上古音]:脂部定母,diei[閩南語]:ti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下】【禾字部】 穉;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859第18【韻會】同稺。詳稺字註?!卷崟a】犀與屖不同,韻會從禾作穉,蓋以遲可與遟通耳。然當依說文集韻,作稺爲正?!∮帧疚逡艏崱慷呸汕校籼?。與蕛同。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