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cōng,sǒng
  • 拼音:song
  • 注音:ㄘㄨㄥ,ㄙㄨㄥˇ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SQRN
  • 五筆98:SQRN
  • 五行:
  • Unicode:U+6964
  • 四角號碼:47932
  • 倉頡輸入法:DPK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楤字拼音(帶聲調(diào))
    cōng,sǒng
  • 楤字筆順
    橫豎撇捺撇折撇撇捺捺折捺捺
  • 基本解釋

    sǒng ? ㄙㄨㄥˇ ◎ 〔楤木〕落葉灌木或喬木,莖無枝,有大刺,果實(shí)近球形,樹皮可入藥。亦稱“鵲不踏”。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cōng? 〈名〉 (1) 尖頭扁擔(dān),用以挑柴草捆 [sharp pole] 楤,尖頭擔(dān)也?!稄V韻》 (2) 另見 sǒng?

  • 漢語字典

    [①][sǒng][《集韻》損動切,上蕫,心。]亦作“棇1”。亦作“樬1”。木名。楤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干生有大小針刺。葉互生,二至三回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夏季開白色小花。果實(shí)近球形,紫黑色。產(chǎn)于我國中部。樹皮、根皮可入藥。[②][cōng][《廣韻》倉紅切,平東,清。]尖頭扁擔(dān)。

    音韻參考

    [國 語]:sǒng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楤;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540第16同棇。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