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chǔ
  • 拼音:chu
  • 注音:ㄔㄨˇ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SSSH
  • 五筆98:SSSH
  • 五行:
  • Unicode:U+6A9A
  • 四角號碼:44981
  • 倉頡輸入法:DDDO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檚字拼音(帶聲調(diào))
    chǔ
  • 檚字筆順
    橫豎撇捺橫豎撇捺橫豎撇捺折豎橫撇捺
  • 基本解釋

    chǔ ? ㄔㄨˇ ◎ 古同“楚”。

  • 漢語字典

    [①][chǔ][《廣韻》創(chuàng)舉切,上語,初。][《廣韻》瘡據(jù)切,去御,初。]亦作“椘1”。亦作“檚1”。(1)木名。又名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干堅勁,可做杖。(2)泛指叢莽。(3)古代的刑杖或督責生徒的小杖。(4)拷打。(5)痛苦。(6)酸痛、疼痛。(7)齊整;清晰。(8)鮮艷,華麗。(9)傖俗,粗俗。(10)謂粗糙。參見“楚鞋”、“楚服”。(11)叢生。參見“楚木”。(12)古國名。羋姓。始祖鬻熊。西周時立國于荊山一帶,都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周人稱為荊蠻。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紀王城)。春秋戰(zhàn)國時國勢強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擴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和四川。為五霸七雄之一。戰(zhàn)國末,漸弱,屢敗于秦,遷都陳(今河南淮陽),又遷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223年為秦所滅。參閱《史記·楚世家》。(13)古國名。秦楚之際,自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至漢六年(公元前201年),八年之間,先陳勝起兵于蘄,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quán),自號楚王;后襄彊、景駒及熊心(即懷王)亦自號楚王;漢元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漢六年國除。參閱《文獻通考·封建六》。(14)古國名。五代時十國之一。馬殷開創(chuàng)。馬殷據(jù)今湖南之地,受後梁封為楚王,都長沙,疆域曾達廣西東部。后為南唐所滅。歷六主、四十五年(公元907--951年)。參閱《新五代史·楚世家》。(15)姓。春秋晉有楚隆。見《左傳·哀公二十年》。宋有楚建中。見《宋史》本傳。

    音韻參考

    [國 語]:chǔ[粵 語]:co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檚;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557第09【篇海】創(chuàng)祖切,音楚。檟檚也。【正字通】俗楚字。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