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馮其庸:江蘇無錫人,1924年生。1979年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并兼任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教授?,F(xiàn)為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
北京通州區(qū)張家灣開發(fā)區(qū)有一處黑瓦白墻圍著的小院,院里種了一些瓜菜、花卉,小院里一片生機盎然。我國著名學者、紅學家馮其庸先生住在這里5年多了。
走進4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立即被滿室書香所吸引。這才明白82歲的大學問家馮老有6個書房:一樓有一個,主要收藏戲劇和明清小說并兼做客廳;二樓一個收藏文學作品;一個收藏線裝書和書畫作品;一個收藏西部和敦煌的文獻;一個收藏各種古董和藝術珍品兼做畫室,寬大的畫案上鋪著紙、擺著筆,可以隨時揮毫題字作畫;一個收藏歷史類和紅學類書籍,這個書房較大,三面墻都是書柜,大的書桌上堆滿了書,原來馮老正在看《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手稿,這部大型紅學研究專著出版后,受到如潮好評。
除了研究《紅樓夢》,馮老還鐘情于藝術創(chuàng)作。談到對藝術的精神和創(chuàng)作,馮老道出了靈感出處:“我特別注意觀察真山真水,幾十年來,可以說遍歷了中國的名山大川,尤其是中國大西部的山水游歷的次數(shù)最多,我十次到新疆,三次登上帕米爾高原,其中兩次到4700米的喀拉昆侖山的明鐵蓋達坂,一次到4900米的紅其拉甫……”去年,馮老還去了當年玄奘取經(jīng)歸來路過的公主堡,是在4000米以上的萬山叢中,道路艱險,在最后一道難關處,他借助老鄉(xiāng)的毛驢才跨過了奔流的山溪。說到這里,不得不讓人佩服馮老的身體和精神狀況。
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避免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guī)律。84歲的馮老也是一樣,高血壓、心臟病早在20多年前就“拜訪”了他,而且還在他的機體上安營扎寨,為此馮老早晨必須遵醫(yī)囑按時吃藥,天天如此,按頓按量,從不敢掉以輕心。十年前,他從海拔5700米高的塔吉克考察回京后,不得不聽醫(yī)生的安排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手術后他依然工作如舊、安排如舊。對待生死,馮老的心態(tài)很坦然,他說:“我每次出遠門都是做好一切準備的,其中也包括回不來的準備,走到哪兒就埋到哪兒,我就是這樣一種真實的心態(tài)?!?/p>
寫詩、練書法、攝影、考古……馮老的愛好頗多,“我?guī)缀鯖]有時間去特意鍛煉身體,而是將鍛煉融于工作中。看書寫文章可以鍛煉大腦、防止老年癡呆;書畫創(chuàng)作可以修身養(yǎng)性;種菜養(yǎng)花是老年人身體力行的適當勞作;外出考察既可領略大自然又可呼吸到遠離城市喧囂的新鮮空氣;爬山拍照更是一項開闊眼界的有氧運動……我熱愛生活,我不怕死,但我不想現(xiàn)在就死,還想再工作幾年,把自己積累的東西整理出來后再死,那就死而無憾啦!”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馮其庸:江蘇無錫人,1924年生。1979年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并兼任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教授?,F(xiàn)為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
北京通州區(qū)張家灣開發(fā)區(qū)有一處黑瓦白墻圍著的小院,院里種了一些瓜菜、花卉,小院里一片生機盎然。我國著名學者、紅學家馮其庸先生住在這里5年多了。
走進4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立即被滿室書香所吸引。這才明白82歲的大學問家馮老有6個書房:一樓有一個,主要收藏戲劇和明清小說并兼做客廳;二樓一個收藏文學作品;一個收藏線裝書和書畫作品;一個收藏西部和敦煌的文獻;一個收藏各種古董和藝術珍品兼做畫室,寬大的畫案上鋪著紙、擺著筆,可以隨時揮毫題字作畫;一個收藏歷史類和紅學類書籍,這個書房較大,三面墻都是書柜,大的書桌上堆滿了書,原來馮老正在看《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手稿,這部大型紅學研究專著出版后,受到如潮好評。
除了研究《紅樓夢》,馮老還鐘情于藝術創(chuàng)作。談到對藝術的精神和創(chuàng)作,馮老道出了靈感出處:“我特別注意觀察真山真水,幾十年來,可以說遍歷了中國的名山大川,尤其是中國大西部的山水游歷的次數(shù)最多,我十次到新疆,三次登上帕米爾高原,其中兩次到4700米的喀拉昆侖山的明鐵蓋達坂,一次到4900米的紅其拉甫……”去年,馮老還去了當年玄奘取經(jīng)歸來路過的公主堡,是在4000米以上的萬山叢中,道路艱險,在最后一道難關處,他借助老鄉(xiāng)的毛驢才跨過了奔流的山溪。說到這里,不得不讓人佩服馮老的身體和精神狀況。
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避免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guī)律。84歲的馮老也是一樣,高血壓、心臟病早在20多年前就“拜訪”了他,而且還在他的機體上安營扎寨,為此馮老早晨必須遵醫(yī)囑按時吃藥,天天如此,按頓按量,從不敢掉以輕心。十年前,他從海拔5700米高的塔吉克考察回京后,不得不聽醫(yī)生的安排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手術后他依然工作如舊、安排如舊。對待生死,馮老的心態(tài)很坦然,他說:“我每次出遠門都是做好一切準備的,其中也包括回不來的準備,走到哪兒就埋到哪兒,我就是這樣一種真實的心態(tài)?!?/p>
寫詩、練書法、攝影、考古……馮老的愛好頗多,“我?guī)缀鯖]有時間去特意鍛煉身體,而是將鍛煉融于工作中。看書寫文章可以鍛煉大腦、防止老年癡呆;書畫創(chuàng)作可以修身養(yǎng)性;種菜養(yǎng)花是老年人身體力行的適當勞作;外出考察既可領略大自然又可呼吸到遠離城市喧囂的新鮮空氣;爬山拍照更是一項開闊眼界的有氧運動……我熱愛生活,我不怕死,但我不想現(xiàn)在就死,還想再工作幾年,把自己積累的東西整理出來后再死,那就死而無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