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春捂”過猶不及

    隨著春天萬物復蘇,人體陽氣日漸升發(fā),腠理相對冬日疏松,而天氣乍暖還寒,風氣為甚,因此,中醫(yī)講究養(yǎng)生防病應當“春捂”,減衣當慎當緩。

    可是現在的小兒家長,大多數是對自己的獨生子女寶貝“捂”得太過,不僅冬天厚衣重棉、惟嫌穿少,春天生怕減衣受涼,天氣再暖照“捂”不怠,甚至個別到了初夏時節(jié)還毛衣、線衣重重包裹,于是在冬天稍動則汗出濕衣,春天不動也汗出蒸蒸,毛竅開泄,衛(wèi)外之氣失于抗邪,所以反復感冒,導致久病體虛。這種患兒臨床十分常見,若不隨季節(jié)氣候增減衣服,望身體健康恐怕很難。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生機旺盛而好動,一方面對自然氣候的變化反應十分靈敏,有較強的陰陽整體協(xié)調性和適應性,另一方面自控機制處于完善發(fā)育時期,肌膚薄弱臟腑柔嫩,對外邪的防御能力相對較差,所以中醫(yī)認為小兒為“少陽之體”(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清代醫(yī)家陳復正認為:小兒“肌肉未實,宜用舊絮護其背,亦不可太暖,更宜數見風日,則血氣剛強,肌肉致密。若藏于重帷密室,或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易致病。衣衫當隨寒熱增減,但令背暖為佳”(《幼幼集成·卷一·初生護持》)。但現在的家長,只擔心小兒受涼受風,不害怕過熱傷身,不管天氣冷熱,穿衣總是多多益善,抵抗力很差,外感疾病不斷,病后又總是寄希望于醫(yī)藥,要求用藥提高小兒對疾病的抵抗力。小兒健康,主要在穿衣飲食得當,適合小兒自身特點。如果穿衣總是多多益善,衛(wèi)氣開泄,自身抗邪能力不能健全,無論怎樣用藥,都只能愈病于當時,不能防病于以后。

    “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當此“春捂”之際,我們卻不得不提醒廣大家長,不要給小兒“捂”得太過,天暖,衣服當減則減,天涼,衣服當加則加。小兒好動,衣物太過不僅滋生內熱,還容易出汗受涼,如若要“捂”,注意腹背保暖即可。

更多中藥材
  • 那么首先第一個呢,就是四君子湯,我們叫四君子湯,四君子湯是中醫(yī)補氣虛的啊,在方劑學當中,補氣虛的第一方就是生豬、茯苓、甘草四味藥,那么這個可以補人體氣虛,這里邊呢,我要跟大家說一個是中醫(yī)這個補氣呀和祛濕的關系,一般來說,氣虛容易生成濕氣,濕......
  • 這個患者呢,是一個50多歲的一個女性,她來的時候跟我說,就是這個體質狀況,就是怕冷,乏力,有時候打嗝噯氣,有時候呢還有胸悶,總愛跟這個女兒生氣,這母女倆也總吵架,晚上呢失眠,她這個。情況啊,他之前呢,到那個診所去看過中醫(yī),也吃過一段時間中藥......
  • 今天我繼續(xù)跟大家分享臨床案例,這是一個女性患者, 59歲,她的主要癥狀呢就是口粘膩,口渴口干,頸肩腰痛,還有那個大便粘呢,腸子咕咕響,怕冷,移動的呢就汗出,入睡困難,多夢啊,有時候經常做噩夢,眼前還有飛蚊癥,容易眼睛流淚,還有手指麻,手指和......
  • 大家好,春天呢,中醫(yī)認為屬木,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一些樹木啊,草木啊都開始生長發(fā)芽了,那么這個時候呢,人體呢,也會出現這個木氣偏旺的情況,人體的木呢,中醫(yī)認為對應著我們的肝,肝屬木,這個時候肝木偏旺,郁而化火的情況比較多見了,那么最近呢,......
  • 這個患者是一個小患者,21歲,馬女士,她是一個學生,她來的主要就是口臭,牙齦愿意出血,早晨起來口內出血比較明顯,自己刷牙呀,漱口就覺得口里邊兒有腥味兒,平素呢她吃飯是喜歡吃冷飲,大便還常常干燥,有點面紅目赤,那么看她的舌象呢?就是舌紅苔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