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云南美登木

    拼音注音Yún Nán Měi Dēnɡ Mù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云南美登木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ytenus hookeri Loes.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叢林中及山谷密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原形態(tài)

    云南美登木 無刺灌木,植株高達4m。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0-20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邊緣有極淺疏齒,基部漸狹。圓錐狀聚傘花序,2-7枝叢生,總花梗不明顯,每花序有花3至多朵,花白綠色,直徑3-4mm,5數(shù);雄蕊著生于花盤之下。蒴果倒卵形,長約1m,直徑約8mm。種子棕色,長卵形,基部有淺杯狀淡黃色假種皮。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較蔭濕的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在林下的森林紅壤、腐殖土、沿河沖積土、石灰?guī)r裸露的縫隙、砂巖半風(fēng)化的表面均能生長。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和插條繁殖。種子繁殖:因種子的壽命不長,宜隨采隨播,或在濕沙中短暫保存。選擇光亮飽滿的種子、在播種前用40℃溫水浸種24小時后,按行株距10cm×(3-5)cm播種,蓋土0.5cm,上面覆蓋稻草,保持土壤濕潤。播后月平均氣溫20℃時,7天開始發(fā)芽。當苗高5-6cm,具有2-3片真葉時,即可按行株距25cm×20cm移植。移植5-6個月,幼苗高40-50cm,即可出圃定植。插條繁殖:在云南西雙版納,每年可進行2次扦插,3-5月扦插,宜選取當年生,直徑0.5cm以上,生長健壯的綠色軟枝作插條;9月扦插,宜選取一年生、直徑lcm左右、生長健壯、充分木質(zhì)化的硬枝作插條。將枝條截取長8-10cm的小段,每段具3-4個芽,剪去葉片,插入沙床或混合土苗床,入士深度為插條的1/2-2/3,保持土壤濕度40%-50%,50d后開始生根,如用50×10(-5)的吲哚丁酸、萘乙酸處理插條24小時,可加速生根。

    田間管理 及時搭設(shè)蔭棚,棚高約80cm,蔭蔽度為60%-70%,到定植前逐漸拆除。

    病蟲害防治 美登木巢蛾和美登木小灰巢蛾,食葉片,用90%敵百蟲稀釋500倍噴射。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片橢圓形或卵圓形,長6-9-12cm,寬3-4.5-5.5cm。紙質(zhì),邊緣淺鋸齒。葉柄0.3-0.6cm。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為1列細胞,下表皮氣孔不定式。柵欄組織約占葉肉的1/6-1/5,海綿組織4-5層細胞,草酸鈣簇晶多規(guī)則的排列在近柵欄組織1列薄壁細胞中。主脈維管束周韌型,束鞘厚壁細胞主為石細胞,外側(cè)散在纖維束,薄壁細胞中含少數(shù)簇晶。

    化學(xué)成分

    云南美登木莖含美登木素(mayta-nsine),美登普林(maytan-prine),衛(wèi)矛醇(dulcitol)及β-香樹脂醇(β-amwin)。厚葉美登木全株含20(30)-羽扇豆烯-3,29-二醇[lupa-20(30)-ene-3,29-diol]。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云南美登木甲醇部位對多發(fā)性骨髓瘤及淋巴肉瘤等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WT7部位每日0.15mg/kg,腹腔注射,連續(xù)8天,對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和肝癌腹水型均顯示很好的治療作用,對S180腹水型生命延長率為278%,比美登木素(生長延長率191%)還高。但當對S180腹水型采用皮下注射時則未見療效。對S180腹水轉(zhuǎn)實體型及小鼠子宮頸癌14(U14)實體型腫瘤的腹腔給藥時也未見療效。可見WT7部位對腹水型的腫瘤細胞有直接的細胞毒作用。細胞學(xué)研究證明,云南美登木的有效部分對癌細胞的作用機制是使細胞抑制于分裂中期,不再繼續(xù)分裂,最后崩解,與長春新堿的作用相似。

    2.毒性:云南美登木W(wǎng)T7部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077±0.194mg/kg(95%可信度)。中毒小鼠開始為體重明顯下降,毛蓬松、少動直至死亡。中毒死亡的小鼠尸解中發(fā)現(xiàn)脾臟明顯縮小。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化瘀消癥。主早期癌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或制成片劑使用。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英文名OLEUM EUCALYPTI來源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藍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Sieb. 或上述兩科同屬其他植物經(jīng)水蒸氣蒸鎦得到的揮發(fā)油。性......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人陀拼音注音ǎi Rén Tuó別名狗頭七來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china (L.) DC. [G. bodinieri Levl.],以塊根入藥。生境分布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性味苦,寒。有小毒......
  • 拼音注音ǎi Wèi Máo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矮衛(wèi)矛的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nanus Bieb.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洗凈,切片,或剝皮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邊。資源分布:分布于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
  • 拼音注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處始載于《中國蕨類植物圖譜》。來源藥材基源:為書帶蕨科植物矮葉書帶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taria modesta Hand.-Mazz.[V.na......
  • 拼音注音ǎi Dì Chá別名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葉底珠英文名Japanese Ardisia Herb來源為紫金??浦参镒辖鹋rdisia japonica (Hornst.) B1.的全株。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挖,除去泥沙,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