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專家提醒:藥能治病亦能致病

    藥物為的是治病,但用得不好,就可能致病。這是因為藥物對機體的作用有兩種效應,一是治療的作用;二是達不到目的,甚至給病人帶來痙的反應,這些反應統(tǒng)稱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包括副作用(在治療量下產(chǎn)生的與治療無關的藥理作用);毒性反應(指劑量超大或長期應用出現(xiàn)的機體損害性反應);反遺效應(如服用催眠藥物后次晨出現(xiàn)宿醉現(xiàn)象);特殊反應(如變態(tài)反應)等。在藥品分類管理實行之后,不良反應也是患者要了解的基本藥理知識。

    藥物的不良反應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原來,藥物進入體內以后,是以不同的濃度分布于全身各組織。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藥物雖有自己喜歡去的地方,對某一兩個器官特別偏受,但又都喜歡處處“留情”,各種器官組織都有或多或少地去沾一下。并不是象一些人想象的其一入體就會全部到病灶部位去了。即使是同一器官藥物對其作用可能也是多方面的。一般地說,藥物分布在某一個器官的濃度較高,就容易對該器官呈現(xiàn)出選擇性地作用。當藥物某一效應被用作該器官治療時,對其它不需要治療的正常器官而言這種作用就是多余的,其他效應就成了副作用。由些可見,產(chǎn)生副作用時的藥理基礎是藥物對器官選擇的“不專一”,作用范圍廣造成的,例如用阿托品治療胃腸道絞痛時產(chǎn)生的口干等。因此副作用是藥物的固有作用,又是隨治療目的而改變的,是用藥過程中必須有的現(xiàn)象。

    藥物除可產(chǎn)生副作用外,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也可以產(chǎn)生對機體損害的毒性,例如鏈霉素治療結核病有較好的療效,但長期應用就可以產(chǎn)生耳毒性和腎毒性。

    服藥是雙重的,可治病,也可致病,多種情況下利與弊是同時存在的,就看如何取舍了。如果是生病,服藥利大于弊,當然要服用,反之,則不要輕易服用。常常見到一些人不聽勸告,沒病也去開一大堆“滋補藥”回來吃;這實際上并沒有好處反有壞處。更危險的是有些人聽信江湖醫(yī)生的鬼話,開一些所謂的“壯陽藥”,“補腎藥”等,為警醒人們謹慎用藥,國內一位著名的藥學專家常常告誡:“藥物就是毒物”,以期引起對濫用藥物的注意。

    藥物能否服用,要以醫(yī)生的判斷為準。不能迷信名、新、貴藥、更不能心急亂吃藥。要明確任何藥物都可能有不良反應,對于廣大的病人來說,既不要亂吃藥,但也不要因噎廢食不吃藥。只要規(guī)范的對癥下藥,藥物的不良反應就可以減輕或者避免。臨床上常用的復方,就是以加強主藥的治療作用,或者聯(lián)合解決幾個癥狀,以及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為配伍目的的。例如,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抗酸劑復方氫氧化鋁,含有氫氧化鋁、三硅酸鎂和顛茄流浸膏,氫氧化鋁與三硅酸鎂均具有抗酸作用,合用時可加強療效,而鋁鹽可致便秘,鎂鹽可致腹瀉,二者合用,可互相消除對方的副作用,而顛茄流浸膏具有對胃腸道平滑肌解痙作用,可緩解胃腸絞痛,所以復方氫氧化鋁可同時具有抗酸及解痙作用,使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腹部疼痛得到迅速的緩解。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總覺得自己困,乏,沒有力氣,身體有一種沉重感,做什么事兒都沒有精神,去醫(yī)院體檢,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指標異常,這是怎么回事兒呢?從中醫(yī)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虛實,咱們所說的虛呢?就是氣血不足或者是肝腎不足,那每個人體質......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癥,通過吃抗生素啊和積極治療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還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變成了慢性的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等等。特別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這個時令呢,它主要是以涼燥為主,......
  • 大家好,我們常講啊,春捂秋凍,就是春天要多穿點衣服,秋天要涼一點。其實呢,也不完全。過去咱們說呢,秋凍,指的是可以少穿一點,然后為了讓身體逐漸適應秋冬的這個寒冷的季節(jié),但是有些部位大家還是要保護好,因為秋天的節(jié)氣,主要是以涼燥為主,那涼呢,......
  • 第一啊,我們就是說常見的是氣虛,氣虛是什么呢?氣呢,是推動人體活動的一種物質,就像我們看到這個火車一樣,蒸汽火車它的氣少了,它活動就差了,跑不起來了。那人也一樣,人的氣少了,氣虛了,那首先表現(xiàn)的就是乏力,不愛動彈,倦怠,干什么都沒精神,想使......
  • 我們一般來講呢,稍微活動之后吃點飯渾身大汗,什么問題呢?往往氣虛造成的。這個衛(wèi)氣有固澀汗孔的作用。所以當氣虛的時候,固澀不了,稍微活動一下汗就出來了。像更年期那個出汗是潮熱發(fā)熱,上來的快,下去的快。那么還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覺,枕頭濕了就是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