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血病的各種治療方法

    白血病

    白血病應(yīng)視為血液的惡性腫瘤,其特點是白細(xì)胞某一系統(tǒng)的過度增生,并浸潤到體內(nèi)的各種組織和臟器,尤其是肝、脾和淋巴結(jié),且周圍血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幼稚的白細(xì)胞,白細(xì)胞的總數(shù)經(jīng)常增多,常有嚴(yán)重的貧血與明顯的出血傾向,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本病的發(fā)生多與環(huán)境因素及機體的遺傳、代謝、免疫等有關(guān)。中醫(yī)認(rèn)為多因七情有過,肝脾損傷而成虛勞,日久氣滯血瘀結(jié)成痰核而為本虛標(biāo)實之癥。急性白血病以兒童為多見,其發(fā)病急,病程短,發(fā)熱,口腔潰爛,有嚴(yán)重貧血,普遍出血現(xiàn)象,而慢性白血病發(fā)病緩慢,起初多無特殊不適,后期表現(xiàn)亦較復(fù)雜,多為疲乏無力,飲食減少、消瘦、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無華,或發(fā)熱出汗,或腹脹腹疼,或頸腋、腹股溝等部位出現(xiàn)包塊等,臨床常用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青黛6克(裝入膠囊吞服,不入煎劑),黃連9克,蚤休24克,虎杖、丹參各30克,苦參15克,丹皮、銀花各11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涼血消瘀,可用于白血病患者。

    [方二]

    黃連、蘆薈各12克,龍膽草9克,青黛6克(入膠囊吞服),大黃9克,莪術(shù)、黃藥子、夏枯草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清肝瀉火佐以活血化瘀,適用于濕熱型白血病。

    [方三]

    穿山甲15克,土鱉蟲10克,昆布、海藻、鱉甲各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適用于白血病。

    [方四]

    太子參、麥冬各15克,五味子、半夏、茯苓、陳皮、杏仁各1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河北中醫(yī)》1987.3期,功能益氣養(yǎng)陰,健脾化痰,適用于急性非淋巴細(xì)胞性白血病。

    [方五]

    龍膽草、黃芩、梔子、木通、當(dāng)歸、生地、柴胡、豬苓、澤瀉各10克,雞血藤、丹參各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中醫(yī)雜志》1980.4期,功能清瀉肝膽濕熱,適用于急性白血病肝膽濕熱型。

    [方六]

    熟地、茯苓、黃芪、白花蛇舌草、龍葵、山豆根、軟紫草各30克,山藥15克,山萸肉、肉蓯蓉、巴戟天、補骨脂、人參、麥冬、五味子各10克,當(dāng)歸6克。水煎服,日1劑,連用3--4周為1療程,休息1周,可繼續(xù)服用。

    本方益氣助陽解毒,適用于急性非淋巴細(xì)胞性白血病,此方來源于《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5.9期。

    [方七]

    當(dāng)歸、丹參、赤芍各20克,川芎10克,沙參20克,麥冬15克,板藍(lán)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8.8期,功能養(yǎng)血活血清熱解毒,適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八]

    人參20克,麥冬30克,生地、白芍各20克,棗仁25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30克,黃岑15克,丹皮30克,白花蛇舌草25克,白薇、知母各15克,石膏60克,廣角粉5克(沖服)。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中原醫(yī)刊》1989.5期,功能養(yǎng)陰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急性單核細(xì)胞白血病。

    [方九]

    羚羊骨18克,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慈菇各30克,玄參15克,紫草根、細(xì)葉蛇泡各30克,土鱉蟲12克,青黛末15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奇難雜證》,功能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急性粒細(xì)胞性淋巴性白血病。

    [方十]

    馬錢子0,9克,大黃、豬殃殃、半枝蓮、蛇六合、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清熱解毒抗癌,適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一]

    狗舌草、豬殃殃、白花蛇舌草、龍葵、仙鶴草、北沙參各30克,金銀花、丹參各18克,白術(shù)15克,制黃芪、當(dāng)歸、補骨脂各12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清熱解毒,佐以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二]

    大青葉、板藍(lán)根、紫草、赤芍、丹皮、犀角、蜈蚣、雄黃各9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涼血解毒清熱、適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三]

    生大黃、黑元參、生地、大青葉各9克,天花粉6克,蟬蛻、人中黃各4.5克,粉丹皮3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養(yǎng)陰清熱解毒,適用于急性白血病。

    [方十四]

    人參10克,沙參30克,黨參、生地、天麥冬各15克,五味子6克,當(dāng)歸15克,杭芍20克,云苓、白術(shù)、山藥各10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生龍牡各20克,炒棗仁15克,浮小麥30克,黃芪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中醫(yī)腫瘤學(xué)》功能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適用于血虛氣虧,心脾兩虛型白血病。

    [方十五]

    生地20克,玄參15克,知母、龜板各10克,鱉甲30克,地骨皮20克,蒲公英30克,銀柴胡、大青葉各15克,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30克,狗舌草15克,女貞子30克,青黛3克(另包分沖服)。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中醫(yī)腫瘤學(xué)》功能滋陰養(yǎng)血,清熱解毒,適用于肝腎陰虧,毒熱內(nèi)蘊型白血病。

    [方十六]

    沙參30克,人參10克(另煎兌),丹參30克,赤芍15克,歸尾、炮山甲各10克,瓜蔞20克,干蟾10克,山慈菇15克,郁金、枳實各10克,徐長卿30克,黃芪20克,山藥1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中醫(yī)腫瘤學(xué)》,功能益氣活血化痰解毒,適用于氣虛血痰,痰凝毒結(jié)型白血病。

    [方十七]

    犀角4克(或水牛角10克),生地、丹皮各20克,早蓮草30克,女貞子20克,杭白芍15克,血余炭20克,大小薊、仙鶴草各30克,地榆炭20克,羊蹄根30克,大青葉20克,露蜂房10克,生黃芪、藕節(jié)各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于陰虛血熱,迫血妄行型白血病。

    [方十八]

    玄參12克,牡蠣30克,浙貝12克,甲珠15克,夏枯草、昆布、海藻各30克,清半夏、生南星各12克(先煎二小時),瓜蔞、黃藥子各15克,山慈菇20克,半枝蓮30克,蚤休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百病良方》,功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適用于熱結(jié)痰核型白血病。

    [方十九]

    海浮石15克,全瓜蔞30--60克,蒲公英15克,陳膽星,、枳殼、竹瀝半夏各10克,黃連3—10克,土茯苓15--30克,人中黃10克,板藍(lán)根15克,礞石滾痰丸15克(包煎)。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腫瘤的防治》,功能清化痰熱解毒散結(jié),適用于痰熱型白血病。

    [方二十]

    黃芪15--30克,肉桂3—10克,黨參10--15克,當(dāng)歸,白術(shù)、白芍各10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鹿角10克,陳皮6克,紅棗5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腫瘤的防治》,功能健脾補腎、益氣壯陽,適用于陰虛型白血病。

    [方二十一]

    青蒿30克,鱉甲(醋炒)、銀柴胡、生地、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大青葉各30克,沙參、丹皮、知母各20克,紫草15克,三棱、莪術(shù)各10克,犀角粉(沖)5克。

    本方源于《山東中醫(yī)雜志》1988.1期,功能養(yǎng)陰涼血,清熱解毒,適用于急性顆粒細(xì)胞白血病。

    [方二十二]

    瓜蔞15克,川連10克,清半夏9克,青礞石30克(先煎),沉香6克(后人)大黃6克(后人),黃芩9克,川貝母12克,枳殼5克,菖蒲10克,玄明粉6克(沖)。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福建中醫(yī)藥》,功能清熱滌痰,化濕通腑,適用于急性單核細(xì)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三]

    白花蛇舌草50克,青黛40克,黃藥子、三棱各z克,茯術(shù)30克,紅參15克,半枝蓮20克,杞果30克,狗脊25克,丹參50克,大黃、山萸肉各20克,兒茶1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吉林中醫(yī)藥》1981.3期,功能活血化痰,解毒抗癌,適用于急性粒細(xì)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四]

    潞黨參15克,黃芪r8克,當(dāng)歸6克,五味子3克,麥冬6克,大黃9克(后下),地鱉蟲6克,桃仁、紅花各3克,三棱、莪術(shù)各9克,甲珠12克,枳殼6克,煨姜3片。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云南中醫(yī)雜志》1980.4期,功能補氣養(yǎng)血,破瘀消癃,適用于慢性粒細(xì)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五]

    三棱、莪術(shù)、五靈脂、大白、龍骨、牡蠣、海浮石各15克,香附子18克,水紅花子、瓦楞子各30克,三七12克,蘇木10克,明雄黃9克,山萸6克。水煎服,日l劑。

    本方源于《四川中醫(yī)》1989.4期,功能活血破瘀,軟堅化積,利濕解毒,適用于慢性粒細(xì)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六]

    蜈蚣、全蝎、僵蠶、土鱉各等分。將藥共研細(xì)末,每服0。3--1.0克,一般用量為0.7克,每日3次。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熄風(fēng)活血,適用于白血病。

    [方二十七]

    胡黃連9克,川連6克,地丁草、蒲公莢、金銀花各15克,皂角刺、皮硝各9克,生軍、炙乳沒各6克,樟木15克、冰片粉3克,硼砂9克,爐甘石15克。將藥煎水5m毫升,用紗布溫敷局部,1日3次。

    本方為上海著名中醫(yī)秦亮甫驗方,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消腫散結(jié),收斂防腐,適用于白血病并發(fā)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分早、中、晚三期:(1)早期僅見皮膚輕度潮紅、灼熱稍疼痛者單獨用此方煎湯濕敷即可。(1)中期肛門周圍有硬塊,尚無波動感,硬紅,疼痛或輕度糜爛滲出但瘡面較淺者,去皮硝煎水濕敷,并在瘡面上撒少許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3)晚期膿腫腫塊紅痛,有波動感或已潰破,膿腫瘡面較深,有較多壞死組織,濃液滲出量多者,先用九一丹藥線或紗布條蘸九一丹藥粉填入潰破瘡口內(nèi),另用濕敷方局敷,1日3次,待壞死組織脫落,膿性滲出液減少后改用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撒于濕敷紗布上局敷,每日2口3次,直至痊愈。如在外治的同時辨證加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內(nèi)服效果更好。

更多中藥材
  •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外面的零食小攤上面吃很多的一些不是特別健康的食物,雖然知道它們或許對身體沒有什么益處,但是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那么,長期持續(xù),就會出現(xiàn)一些慢性腹瀉或者是便秘的癥狀,所以大家也許對番瀉葉并不會陌生;那么,番瀉葉的功效與禁忌是......
  • 牽牛子就是牽?;ǎ搅讼奶祀S處可見。牽牛子一般有紫色的,粉紅色的,白色的,顏色極為艷麗,特別好看;牽牛子像一個小喇叭,樣子也很特別;其實牽牛子不僅僅能夠作為花卉來觀賞,也可以用作中藥來治病呢,主要用來除去肚子里的寄生蟲,因為牽牛子的味道有花......
  • 牽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牽牛子為旋花科植物圓葉牽牛的種子,牽牛子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的功效,牽牛子主治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孕婦及氣虛脾虛者忌服牽牛子。藥物名稱:牽牛子別名:黑丑、白丑、二丑......
  • 手脫皮是怎么回事呢,對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對人體有這樣現(xiàn)象的時候,如果是輕微的,保持肌膚干燥就可以進(jìn)行改善,那要是嚴(yán)重的話,也是需要及時進(jìn)行治療,使得疾病得到改善,讓手脫皮變得不在那么嚴(yán)重,而且不會引發(fā)出其他皮膚疾病,使得身體可以......
  • 食物在生活中很常見到,不同的食物對人體幫助上,也是有著很大區(qū)別,因此對食物選擇上,也是要注意不能隨意進(jìn)行,那提高性能力的食物都有什么呢,對這個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這類食物在選擇上,也是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尤其是對男性,更是要注意對食物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