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萎縮性舌炎的中醫(yī)辨治

    萎縮性舌炎是指由多種疾病引起的舌粘膜的萎縮性改變,屬中醫(yī)“鏡面舌”或“裂紋舌”,中醫(yī)辨治有較好療效。

    滋陰降火主用治肝腎陰虛者。常見口干舌痛,食欲減退,舌色紅絳充滑,或剝苔。伴潮熱盜汗、耳鳴耳聾、腰膝酸軟,或五心煩熱,夜寐不寧,大便燥結(jié)。婦女則經(jīng)來量多,色鮮腹痛,或色黯夾塊,先后無定期。脈沉細或滑數(shù)。常選知柏地黃湯、二至丸加減:知母、黃柏、丹皮、地骨皮、青蒿、鱉甲、山萸肉、云苓、山藥、女貞子、旱蓮草、石斛、玄參、天冬、當(dāng)歸、花粉。

    滋養(yǎng)肺胃主治肺胃積熱,灼傷津液,胃陰不足,陰虛津少,無以上承,見咽干舌痛,舌紅絳而光瑩或舌有裂紋。伴口渴引飲、汗多惡熱,或干咳少痰、不思飲食、大便燥結(jié),或氣逆而嘔、心煩少寐,脈弦細而散。方選白虎湯、沙參麥冬湯加減:生石膏、知母、沙參、玉竹、桑葉、麥冬、花粉、甘草、白芍、生地、當(dāng)歸、石斛、山藥。

    健脾養(yǎng)血若脾胃虛弱,失于健運,水谷不化精氣,氣血生成不足,則陰血虧虛不能榮潤于舌,見舌面裂紋縱橫,或舌淡而光滑無苔。伴納食減少、脘腹脹滿、神疲乏力、舌干而痛,大便或秘或溏,婦女則經(jīng)來量少色淡,腰腹酸困隱痛,脈虛緩或沉細無力。方選歸脾湯、沙參麥冬湯加減:白術(shù)、太子參、黃芪、當(dāng)歸、遠志、炒棗仁、龍眼肉、沙參、麥冬、玉竹、花粉、知母、熟地、山藥、云苓、甘草。

    清心瀉肝因勞倦、情志所傷,心肝火旺,蘊熱熾盛,灼傷陰液,陰虛津少,無以上承潤養(yǎng),見口咽干燥,舌麻舌痛,舌紅絳而光滑,或舌有裂痕。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胸悶脅脹或痛、飲食少進、小便熱痛、大便燥結(jié)、耳鳴耳聾,脈弦細數(shù)。方選導(dǎo)赤散、玉女煎加減:生地、木通、甘草、連翹、黃芩、龍膽草、梔子、沙參、生石膏、知母、當(dāng)歸、天冬、麥冬、花粉、玉竹、竹葉、桑葉。

    萎縮性舌炎病程較長,變化多端,因人而異,但總由飲食、情志、勞倦等所傷,造成臟腑功能失調(diào),或因熱津傷,或因虛津少,無以上承則口咽干燥,舌紅舌剝,或光瑩無苔,或裂紋縱橫。故以上四法相輔相成,宜辨證使用。

更多中藥材
  • 黃芪能夠增強免疫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這樣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來泡水代茶,去預(yù)防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反復(fù)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呢,把握好它的適應(yīng)癥很關(guān)鍵,凡是由于脾肺氣虛而出現(xiàn)氣短,乏力,自汗......
  • 為什么說補中益氣丸是辦公室人群的常備藥?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高壓力,過度的用腦和經(jīng)常熬夜,很多人就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食欲下降,懶言啊,甚至于肛門下墜啊這些癥狀,這是中氣耗傷的表現(xiàn)。而補中益氣丸當(dāng)中的白術(shù)、柴胡、人參、黃芪等這些藥呢,可以益氣......
  • 很多人特別是男性啊,經(jīng)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癥狀會更嚴(yán)重,很多人第一反應(yīng)呢是用止瀉的藥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這種癥狀大多和腸道的慢性炎癥,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這些疾病有關(guān)系,所以說不能只是止瀉,......
  • 一些便秘的人用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效果,可以推薦一個《四消丸》給大家。這個藥呢出自于清代的《飼鶴亭集方》是由牽牛子、豬牙皂、大黃、檳榔等這些藥物組成,能消痰、消水、消食、通便,適用于大便干結(jié)嚴(yán)重,體質(zhì)壯實的便秘患者,對陰虛便秘和氣虛便秘的人不......
  • 冬蟲夏草呢是一種動植物復(fù)合體,它是目前中藥當(dāng)中最昂貴的藥品之一,味甘性溫,可以補腎益肺,止血化痰。在過去呢,這個藥主要是用來治療肺結(jié)核,久咳不愈,咯痰咳血,現(xiàn)在呢,還經(jīng)常用于治療各種慢性的肺病,慢性腎衰以及男性遺精、虛勞、性能減退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