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藥煎制方法有講究

    湯劑是中藥使用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劑型,湯藥組方靈活,即可內服,也可外洗。湯藥煎制的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甚至于產生毒副作用,所以必須強調科學的煎制。

    中藥最好用沙鍋,瓦罐或搪瓷罐也可,忌用鋁、鐵、銅等金屬容器,因為中藥成分復雜,可能和金屬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煎藥前首先應將藥物加水浸泡1小時左右,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藥一般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后再小火(文火)煮。一些需特殊煎制的藥物,如貝殼類、礦物類及某些果實等因不易煎出,需先煎30分鐘,然后與其余藥同煎;而薄荷、砂仁、豆蔻、藿香等不易久煎,應在收藥前10分鐘才能放入,以減少有效成分的揮發(fā);赤石脂、青黛、車前子等帶有毛狀物或形狀為小粒狀藥物,常使湯液渾濁而難服,煎前應先用紗布包好再和其他藥一起煎。對于西洋參、人參、羚羊角粉等貴重藥品,應單純煎,以免浪費。附子、雷公藤需要久煎,因為這些藥隨煎煮時間延長副作用隨之減少,而山豆根則隨煎煮時間加長毒副作用增強。

    煎藥時應有專人看管,以免水多溢出使藥物有效成分流失,或因水少把藥熬焦。

    對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沒有時間和耐心自己煎藥的,可以在醫(yī)院代煎。

更多中藥材
  • 所謂的陰陽兩虛就是你既有陰虛的癥狀,同時又有陽虛的癥狀。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患者來看診,他說自己在冬天的時候感覺特別的怕冷,穿的比別人就是特別厚,總是感覺自己后背涼,腰涼,腿涼,腳涼,甚至是屁股都是涼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覺不到熱乎,有一種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氣,這四種氣機失調,中醫(yī)幫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人活一口氣,這最近呢,我對這個中醫(yī)的氣啊,也有不少體會啊,從自身也好,從患者的角度來講,中醫(yī)的氣,其實首先跟大家說的,要講究一個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簡單說就得有出氣,有進氣......
  • 第一點就是運動,缺少運動的人會脾虛,這一類病人呢,我跟大家說的是什么特點呢?比方說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規(guī)律,但是我就是不運動,為什么會脾虛呢?這個就是中醫(yī)講的氣血是需要運行的,也就是氣不是死氣血要活血,你這個運動呢,會改善這個氣血,如果你不運......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這個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個我在臨床上是經常見到的啊,這個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機啊,用中醫(yī)來說呢,可能會更好一些,目前西醫(yī)在這方面萎縮性胃炎的治療啊,有一些黏膜保護劑,還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對治療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說一下這個寒熱錯雜癥啊,這是中醫(yī)一個癥型名詞,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癥,又有熱癥,有哪幾種情形呢?其實在臨床我們常見的類型,一種就是濕熱證,這個濕熱證呢,我們說中醫(yī)體內有濕熱之邪,患者就問,我濕熱為什么我還怕冷,這個就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