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人參須

    拼音注音Rén Shēn Xū出處

    《本經(jīng)逢原》原作"參須"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細(xì)支根及須根

    性狀

    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白彎須等品種。

    ①紅直須

    為較粗的細(xì)支根。一般長10厘米以上,棕紅色。體表有縱皺及須根脫落痕,少數(shù)有栓皮剝落現(xiàn)象,斷面棕紅色,平坦,類圓形,邊緣彎曲成波狀。質(zhì)堅脆。氣香,味苦。

    ②白直須

    為較粗長的支根。性狀同紅直須,惟表面黃白色。多數(shù)已無外皮。斷面類白色。

    ③紅彎須

    為棕紅色的細(xì)支根及須根,長短粗細(xì)不等。質(zhì)脆,味苦。

    ④白彎須

    多為須根,常團(tuán)成餅狀。黃白色,性狀同紅彎須。

    歸經(jīng)

    《本草再新》:"入肺經(jīng)。"

    性味

    甘苦,平。

    ①《本經(jīng)逢原》:"味苦。"

    ②《本草便讀》:"甘,平。"

    功能主治

    益氣,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虛嘔逆。

    ①《本經(jīng)逢原》:"治胃虛嘔逆,咳嗽失血等證。"

    ②《本草從新》:"生津補(bǔ)氣。"

    ③《本草正義》:"生津止渴,潛陽降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Bèi別名貝子、貝齒、白海肥、海肥、白貝齒來源藥材基源:為寶貝科動物貨貝、環(huán)紋貨貝等的殼。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onetaria moneta(Linnaeus)2.Monetaria annulus(Linnaeus)......
  • 拼音注音Bái Chē Zhóu Cǎo別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翹搖來源豆科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河北、華東、西南?;瘜W(xué)成分葉含有異槲皮甙、亞麻子甙(linamarin)......
  • 拼音注音Bái Là Liǎo別名蓼子草、馬蓼、假長尾葉蓼、假長尾蓼、山蓼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長鬃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1.var.lon......
  • 拼音注音Bái Tòu Gǔ Xiāo別名透骨消、連錢草、活血丹、見腫消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桿物白透滑消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choma biondiana (D......
  • 《中藥大辭典》:白郎花拼音注音Bái Lánɡ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橡樹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區(qū)之森林中。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約10米。芽卵形,芽鱗銳形或較鈍。單葉互生;長方形或長方卵形,長9~1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