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布依族醫(yī)學

    布依族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的古越人,史稱“百越”。布依族屬“百越”族群系的“絡越”支系。他們世代生息繁衍于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帶,是貴州土著民族之一。

    布依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為同疾病抗爭,從當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中尋找并總結積累了一定的用藥經驗,并摸索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診療方法。在治療潮濕山區(qū)的多發(fā)病、常見病如風濕、跌打損傷、骨折、月家病、疔瘡及內科雜病等多方面總結了許多有效的民族方藥與診療方法。但由于布依族自古只有本民族語言而沒有本民族語文字,醫(yī)藥繼承主要靠祖輩相傳、徒承師藝等口傳心授的方式。許多醫(yī)藥經驗未能很好地繼

    承下來,甚至有許多好的經驗與方藥因之失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布依醫(yī)藥的發(fā)展。

    伴隨著與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布依族醫(yī)藥在發(fā)展過程中也不斷借鑒吸收其他民族的醫(yī)藥經驗,尤其是明清兩代政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之后,苗族醫(yī)藥伴隨苗族向貴州及其東南地區(qū)的遷徙,對布依族醫(yī)藥影響較大,加之伴隨近現代漢文化的滲透,布依族醫(yī)藥也一定程度地受到漢族醫(yī)藥的影響。

更多中藥材
  •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會把紅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實這兩種豆子還是有區(qū)別的,無論從外形還是功效上,兩者都不太一樣。紅豆圓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于脾胃虛弱的人比較實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藥,具有利濕消腫,清熱退黃的功效,......
  • 羅漢果大家應該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習慣用它來泡水喝。但我們要注意,羅漢果味甘性涼,對于脾胃虛寒者并不適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記住。......
  • 中醫(yī)認為,肥胖都是由脾虛所導致的,脾胃虛弱會導致身體水濕運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濕氣重便由此而來。而濕氣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膩食物吃多了又反過來造成身體痰濕過重,從而發(fā)胖。不僅如此,濕氣重還會加重身體運化不暢,體內廢物損失無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種藥物最好都要錯開,不同的西藥之間服用的話,有些像解抗的藥物,我們就錯開服用,錯半小時。中藥西藥之間,我們服用的話,盡量錯開個半小時會好一點,以避免發(fā)生不良的化學反應。......
  • 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我們體內的這個營養(yǎng)的偏性,假如這個人是個寒涼的體質,我們用溫熱的藥啊,這是正常對應的。假如寒涼的體質用這個寒涼的藥,這個藥對身體都是有毒副作用,這個是不能用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呢,就是能不能長期服用,如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