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第一、坐法,可坐在床上或帳內(nèi),墊高五寸,體重者七八寸不等,以安適為度,兩腿交叉,右加左,兩手心朝天,右手加左手上,腰正直,勿太伸腰,不可亂動,即動須極慢,兩眼閉合隨便,但勿東西張望,舌抵上顎。
第二、呼吸出入,宜輕輕合口,鼻內(nèi)呼吸聽其出入,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由微細而息,漸漸平息。切勿性急,壓制使平,出入長短純乎自然。
第三、攝心法,此有三:(一)打坐時攝心。若心念紛紜,就宜聽呼吸,使此心略有點事做,不致外馳,以心馳于外即生散亂,引起顛倒,心注于內(nèi),便易著意,流人阻滯。應(yīng)使其隨氣升沈,若有若空,不許有著。但久久又入于昏昧,則非調(diào)矣。當感覺昏昧,即提起精神,了了分明,徐聽呼吸,不起任何善惡妄念。但又不知不覺而妄念又起,只一勿理,如是死心塌地捱過了這坐時,再臥一時,開首四十五分鐘加至一小時為止。每下座時切勿性急,須把身體搖動幾次,兩手足逐步一一分開,用兩手心擦磨面部腦部前后數(shù)十次,再下座走走,或再安臥一時亦可,每日照例坐一次,不可間斷。每次坐四十五分鐘加至一小時。(二)睡時的攝心法。每夜睡穩(wěn)后溫度適當,男宜右側(cè)臥,左肩在上,女宜左側(cè)臥,右肩在上。但亦不拘定,如有痛楚不能左右側(cè)者亦聽之,兩腿稍屈,呼吸如上。調(diào)勻后即管督此身,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如同自身是個死人,一切不能動作,又自視如一粒糖放在水內(nèi),化散烏有,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nèi)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且不比用藥石有副作用,或留后患也。此法不拘多少時間,即幾分鐘亦有許多益處,幾時睡著亦不管它,聽其自然。如睡至半夜,不能睡,切勿強睡,不妨再試一、二次。如仍不能睡,即可起身,稍歇再睡,切忌輾轉(zhuǎn)反側(cè),胡思亂想,或感覺饑餓口渴,養(yǎng)成失眠頭暈等病。(三)白天人事往還時的攝心法。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nèi)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yǎng)病時不應(yīng)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第一、坐法,可坐在床上或帳內(nèi),墊高五寸,體重者七八寸不等,以安適為度,兩腿交叉,右加左,兩手心朝天,右手加左手上,腰正直,勿太伸腰,不可亂動,即動須極慢,兩眼閉合隨便,但勿東西張望,舌抵上顎。
第二、呼吸出入,宜輕輕合口,鼻內(nèi)呼吸聽其出入,由粗而細,由細而微細,由微細而息,漸漸平息。切勿性急,壓制使平,出入長短純乎自然。
第三、攝心法,此有三:(一)打坐時攝心。若心念紛紜,就宜聽呼吸,使此心略有點事做,不致外馳,以心馳于外即生散亂,引起顛倒,心注于內(nèi),便易著意,流人阻滯。應(yīng)使其隨氣升沈,若有若空,不許有著。但久久又入于昏昧,則非調(diào)矣。當感覺昏昧,即提起精神,了了分明,徐聽呼吸,不起任何善惡妄念。但又不知不覺而妄念又起,只一勿理,如是死心塌地捱過了這坐時,再臥一時,開首四十五分鐘加至一小時為止。每下座時切勿性急,須把身體搖動幾次,兩手足逐步一一分開,用兩手心擦磨面部腦部前后數(shù)十次,再下座走走,或再安臥一時亦可,每日照例坐一次,不可間斷。每次坐四十五分鐘加至一小時。(二)睡時的攝心法。每夜睡穩(wěn)后溫度適當,男宜右側(cè)臥,左肩在上,女宜左側(cè)臥,右肩在上。但亦不拘定,如有痛楚不能左右側(cè)者亦聽之,兩腿稍屈,呼吸如上。調(diào)勻后即管督此身,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如同自身是個死人,一切不能動作,又自視如一粒糖放在水內(nèi),化散烏有,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nèi)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且不比用藥石有副作用,或留后患也。此法不拘多少時間,即幾分鐘亦有許多益處,幾時睡著亦不管它,聽其自然。如睡至半夜,不能睡,切勿強睡,不妨再試一、二次。如仍不能睡,即可起身,稍歇再睡,切忌輾轉(zhuǎn)反側(cè),胡思亂想,或感覺饑餓口渴,養(yǎng)成失眠頭暈等病。(三)白天人事往還時的攝心法。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nèi)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yǎng)病時不應(yīng)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