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4款粥幫你防秋燥

    立秋以后,天氣逐漸由熱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由于干燥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變化,俗稱“秋燥”,其主要表現(xiàn)為口渴咽干、干咳少痰、皮膚干燥、大便干結等。如果秋燥傷及胃腸,則病人有心熱煩渴,不思飲食等現(xiàn)象,并可誘發(fā)多種疾病?!霸飫t潤之”是秋季養(yǎng)生的良好方法,以下幾則養(yǎng)陰潤燥的食療方可供選擇:

    梨粥

    梨子兩個,洗凈后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與水煮粥。秋季氣候干燥,人們常出現(xiàn)口干鼻燥、干咳無痰等熱燥癥狀,而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以煮粥,可作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

    胡蘿卜粥

    胡蘿卜250克,洗凈切碎,加粳米100克與水煮粥?;加衅つw粗糙癥和夜盲癥、眼干燥癥等患者食之有益處。在干燥的秋季,人們多出現(xiàn)皮膚粗糙、口唇干裂、兩眼干澀、頭屑增多等癥狀,以胡蘿卜煮粥食用,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將芝麻炒熟后,在粥中拌入芝麻同食。適用于肝腎不足、頭昏眼花、頭發(fā)早白、肺燥咳嗽、習慣性便秘者食用。芝麻粥還有延年益壽的效用,可作為老年人常食的保健品。

    菊花粥

    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將菊花湯與粳米同煮成粥。此粥具有散風熱、清火明目的作用,對于秋季風熱感冒、心煩咽燥、目紅腫痛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更多中藥材
  • 打呼嚕是一種疾病,打呼嚕比較多的是胖人,因為好多胖人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嚕。打呼嚕就是我們睡覺時,坐著時氣道是通暢的,躺著時腺樣體蓋住氣道了,輕的話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話,我們醫(yī)學上叫睡眠障礙綜合征,嚴重的人睡覺的時候都能憋醒......
  • 中藥太苦加點糖?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兒童還是忍不住那個苦味,喝幾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煎煮中藥時,怕味太苦會在湯里放很多白糖。其實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圍,對于正在服用化濕理氣的中藥時,加糖反而會對......
  • 因為我們中醫(yī)治病講究六經(jīng)辯證,對某些經(jīng)絡有問題的疾病,我們可以使一些引經(jīng)藥物,使得這個藥物達到我們針對的經(jīng)絡效果更好一點。一般的老中醫(yī)開化藥藥引,大棗啊,生姜,還有蔥白。這個生姜呢,主要是一個可以佐治我們的方子中的寒涼的藥物啊。大棗呢,其實......
  • 姜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調味劑,殊不知姜對于手腳冰涼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腳容易涼,不妨在做菜煲湯的時候多放點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沒有糖尿病的話,還可以放些紅糖與生姜一起煮,經(jīng)常飲用可以起到緩解手腳冰涼的作用。還可以采用生姜1兩+......
  • 一、腳氣頻發(fā),體內(nèi)濕氣太重的時候,濕氣容易聚集在身體的下部,濕氣重的時候,體內(nèi)的濕邪就常沿著經(jīng)絡下至足底的部位,從而引起腳氣病。二、便溏如水,濕氣重的人大便的形態(tài)一般都不正常,夾帶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爛軟如泥,氣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