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電熱針的概念:是根據(jù)電針原理發(fā)明的一種能使針體發(fā)熱,當破入機體的一定穴位后治療疾病的新的針刺治療方法。
2.電熱針特點:在針柄上用電阻絲加溫至60℃,皮膚下層組織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溫度被循環(huán)的液體所擴散和帶走。而電熱針是在針體前部產生溫度,溫度可以直接影響被刺的針感層,最高溫度可以燒灼針體周圍的組織,起到火針的作用,但針柄及針體根部溫度卻增加甚微。電熱針的出現(xiàn)增強了針刺的效果和治療范圍,實為針刺方法的創(chuàng)舉。
3.電熱針工具 電熱針為空心針體,直徑為0.4~0.6毫米,最短的針為40毫米,內裝有發(fā)熱原件。由于發(fā)熱原件安裝的位置不同,針體發(fā)熱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使針尖發(fā)熱,也可使針體某段發(fā)熱或整個針體發(fā)熱。針體溫度可調節(jié)在5~500℃。
4.操作方法:選好穴位或刺激部位,消毒后將針快速刺入皮下,再慢慢稍加捻轉推針直達應有的深度,尋找針感,將針感增強到要求的程度。接通控制儀,旋開加溫電鈕,緩慢地使儀表指針上升。達到要求的溫度后停止。根據(jù)需要留針15分鐘至數(shù)小時,達到預定時間后,關掉輸出電源,除去通往控制儀的導線。出針,出針時左手食指、中指壓住針體的兩側,右手持針柄,稍加提插捻轉出針,如發(fā)生針體粘連可多提插幾次。此種針在液體較少的組織內,由于溫度的關系,有時會與組織粘連,所以出針時不能硬拔。
5.適應癥 此種針術為治風濕寒證最理想的方法。治療風濕及寒痹、如關節(jié)炎,肩周炎、肢體麻痹癥,肌肉萎縮癥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壓痛點上刺針。針體加溫到45℃,時間為30~60分鐘。每次只在重要部位刺1~3針則可。治療胃腸虛寒證,如消化不良、泄瀉、胃痛畏寒、背部寒冷引痛等,可刺胃俞兩個穴位,加強45~50℃(病人感到微痛),30分鐘后出針。此外,電熱針還可治療會陰白斑癥、癌癥等。
6.注意事項
① 電熱針應禁止穿過血管或緊靠血管和神經(jīng)纖維,避免燒傷血管引起出血和損傷神經(jīng)纖維造成永久性麻痹。
② 對風溫寒病證的治療,其溫度不能超過55℃。
③ 應用溫度超過75℃時,要捻轉提插針體多次,使針體脫離組織后才能慢慢出針,禁止直接提針拔出,因針體與組織有大面積粘連,硬提會將大塊組織帶出造成嚴重出血。如針體無法脫離組織,可以在組織內多停留幾個小時,或在針體周圍采用按壓脫離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電熱針的概念:是根據(jù)電針原理發(fā)明的一種能使針體發(fā)熱,當破入機體的一定穴位后治療疾病的新的針刺治療方法。
2.電熱針特點:在針柄上用電阻絲加溫至60℃,皮膚下層組織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溫度被循環(huán)的液體所擴散和帶走。而電熱針是在針體前部產生溫度,溫度可以直接影響被刺的針感層,最高溫度可以燒灼針體周圍的組織,起到火針的作用,但針柄及針體根部溫度卻增加甚微。電熱針的出現(xiàn)增強了針刺的效果和治療范圍,實為針刺方法的創(chuàng)舉。
3.電熱針工具 電熱針為空心針體,直徑為0.4~0.6毫米,最短的針為40毫米,內裝有發(fā)熱原件。由于發(fā)熱原件安裝的位置不同,針體發(fā)熱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使針尖發(fā)熱,也可使針體某段發(fā)熱或整個針體發(fā)熱。針體溫度可調節(jié)在5~500℃。
4.操作方法:選好穴位或刺激部位,消毒后將針快速刺入皮下,再慢慢稍加捻轉推針直達應有的深度,尋找針感,將針感增強到要求的程度。接通控制儀,旋開加溫電鈕,緩慢地使儀表指針上升。達到要求的溫度后停止。根據(jù)需要留針15分鐘至數(shù)小時,達到預定時間后,關掉輸出電源,除去通往控制儀的導線。出針,出針時左手食指、中指壓住針體的兩側,右手持針柄,稍加提插捻轉出針,如發(fā)生針體粘連可多提插幾次。此種針在液體較少的組織內,由于溫度的關系,有時會與組織粘連,所以出針時不能硬拔。
5.適應癥 此種針術為治風濕寒證最理想的方法。治療風濕及寒痹、如關節(jié)炎,肩周炎、肢體麻痹癥,肌肉萎縮癥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壓痛點上刺針。針體加溫到45℃,時間為30~60分鐘。每次只在重要部位刺1~3針則可。治療胃腸虛寒證,如消化不良、泄瀉、胃痛畏寒、背部寒冷引痛等,可刺胃俞兩個穴位,加強45~50℃(病人感到微痛),30分鐘后出針。此外,電熱針還可治療會陰白斑癥、癌癥等。
6.注意事項
① 電熱針應禁止穿過血管或緊靠血管和神經(jīng)纖維,避免燒傷血管引起出血和損傷神經(jīng)纖維造成永久性麻痹。
② 對風溫寒病證的治療,其溫度不能超過55℃。
③ 應用溫度超過75℃時,要捻轉提插針體多次,使針體脫離組織后才能慢慢出針,禁止直接提針拔出,因針體與組織有大面積粘連,硬提會將大塊組織帶出造成嚴重出血。如針體無法脫離組織,可以在組織內多停留幾個小時,或在針體周圍采用按壓脫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