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電熱針療法

    1.電熱針的概念:是根據(jù)電針原理發(fā)明的一種能使針體發(fā)熱,當破入機體的一定穴位后治療疾病的新的針刺治療方法。

    2.電熱針特點:在針柄上用電阻絲加溫至60℃,皮膚下層組織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溫度被循環(huán)的液體所擴散和帶走。而電熱針是在針體前部產生溫度,溫度可以直接影響被刺的針感層,最高溫度可以燒灼針體周圍的組織,起到火針的作用,但針柄及針體根部溫度卻增加甚微。電熱針的出現(xiàn)增強了針刺的效果和治療范圍,實為針刺方法的創(chuàng)舉。

    3.電熱針工具 電熱針為空心針體,直徑為0.4~0.6毫米,最短的針為40毫米,內裝有發(fā)熱原件。由于發(fā)熱原件安裝的位置不同,針體發(fā)熱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使針尖發(fā)熱,也可使針體某段發(fā)熱或整個針體發(fā)熱。針體溫度可調節(jié)在5~500℃。

    4.操作方法:選好穴位或刺激部位,消毒后將針快速刺入皮下,再慢慢稍加捻轉推針直達應有的深度,尋找針感,將針感增強到要求的程度。接通控制儀,旋開加溫電鈕,緩慢地使儀表指針上升。達到要求的溫度后停止。根據(jù)需要留針15分鐘至數(shù)小時,達到預定時間后,關掉輸出電源,除去通往控制儀的導線。出針,出針時左手食指、中指壓住針體的兩側,右手持針柄,稍加提插捻轉出針,如發(fā)生針體粘連可多提插幾次。此種針在液體較少的組織內,由于溫度的關系,有時會與組織粘連,所以出針時不能硬拔。

    5.適應癥 此種針術為治風濕寒證最理想的方法。治療風濕及寒痹、如關節(jié)炎,肩周炎、肢體麻痹癥,肌肉萎縮癥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壓痛點上刺針。針體加溫到45℃,時間為30~60分鐘。每次只在重要部位刺1~3針則可。治療胃腸虛寒證,如消化不良、泄瀉、胃痛畏寒、背部寒冷引痛等,可刺胃俞兩個穴位,加強45~50℃(病人感到微痛),30分鐘后出針。此外,電熱針還可治療會陰白斑癥、癌癥等。

    6.注意事項

    ① 電熱針應禁止穿過血管或緊靠血管和神經(jīng)纖維,避免燒傷血管引起出血和損傷神經(jīng)纖維造成永久性麻痹。

    ② 對風溫寒病證的治療,其溫度不能超過55℃。

    ③ 應用溫度超過75℃時,要捻轉提插針體多次,使針體脫離組織后才能慢慢出針,禁止直接提針拔出,因針體與組織有大面積粘連,硬提會將大塊組織帶出造成嚴重出血。如針體無法脫離組織,可以在組織內多停留幾個小時,或在針體周圍采用按壓脫離法。

更多中藥材
  • 在臨床上經(jīng)常見到這一類患者,就是感覺嗓子里有東西,咳嗽咳不出來,一般呢都當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說臨床見到一些患者是老師用嗓子講話比較多,呃,講得多的時候會感覺聲音嘶啞,然后嗓子也比較累啊,氣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這個咽部啊,有這個充......
  • 我簡單跟大家說一下,就是我們胃的內壁上面的一層皮,那么這層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這個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來仔細說一說,建議大家點贊,收藏,轉發(fā)給你身邊有用的人。那么剛才我說的胃黏膜,它是一層皮,并不是光滑的,雖然表面看......
  • 在臨床上現(xiàn)在這個濕氣重的病人啊,還是非常多見的,那么濕氣呢,也有很多種情況,比如說濕氣蘊結在肝膽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濕氣蘊結在皮膚的啊,像濕疹等,還有一些呢,就是在經(jīng)絡里,比方說關節(jié)炎吶,風濕這一類的,那么在脾胃呢,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我今天啊......
  • 那么現(xiàn)在這種息肉的病人特別多啊,比方說常見的胃息肉,腸息肉,還有膽囊息肉。其實息肉呢就是身體上多長出了一塊肉,多出來這塊肉啊,有一些是有癌變風險的,所以呢,對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說一下呢,尤其是哪一類人更容易......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這個日子,那么有患者來看診的時候總是說他是到這個時候還是特別感覺這個腳涼啊,腿涼,特別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講一講,建議大家點贊收藏轉發(fā)給你身邊有同樣癥狀的人。從中醫(yī)來說呢,中醫(yī)說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腎呢主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