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化膿性扁平桃體炎重癥救治

    化膿性扁桃體炎案

    周某某,男,6歲,2005年5月25日初診。平素扁桃體腫大,半月前因化膿性扁桃體炎住院治療,出院僅三天,中午又咽痛較甚、高燒,體溫39.5℃,家長予口服退燒藥后,大汗淋漓,胃脘不舒,嘔吐飲食,來診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汗順發(fā)流,厚衣著身,乳蛾腫大色淡,上被些許膿苔,舌淡苔薄白,脈來沉微,有少陰陽亡之慮,但幸手足溫和,未至厥逆。欲收住院,家長拒絕。此為少陰、陽明“并病”之證,是腎陽虧虛、寒邪客于少陰之經(jīng),陽明胃腑失于和降。治以溫陽逐寒、利咽和胃,病情較重,大其劑而治,希望阻斷傳變:黃附片6g,細辛6g,桂枝10g,法半夏10g,甘草10g,陳皮10g,茯苓10g,神曲10g,木香10g,射干10g,僵蠶10g,一劑,煎30分鐘后,即不拘時頻服。

    2005年5月26日復(fù)診。服一次諸癥明顯改善,二次后體溫正常,汗止思食,精神振作,胃口大開。頭煎分數(shù)次服完,安然入睡,早起癥狀若失,乳蛾雖然腫大,但色紅潤,膿苔消失。仍以半夏散及湯加味善后:桂枝10g,法半夏10g,甘草10g,射干10g,僵蠶10g,黨參10g,二劑,日3服。

    按:化膿性扁桃體炎多為火毒為患,病性屬熱、實。此患兒住院用抗菌消炎點滴、清熱解毒中成藥治療半月,復(fù)發(fā)后家長又予口服退燒藥汗而發(fā)之,不僅損傷少陰陽氣,而且損傷胃陽,導(dǎo)致病從寒化,有大汗亡陽之憂,故既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厚衣著身之象,又見胃脘不舒,嘔吐飲食之證。乳蛾腫大色淡,脈來沉微,乃陽虛寒滯。綜合分析,為陽明、少陰“并病”之證,少陰咽痛病在先,陽明失和病在后。陽明胃氣失和,必然影響湯藥運行,故應(yīng)遵循“同證異病同治”的原則,在用黃附片、細辛、桂枝、射干、僵蠶、甘草等溫陽逐寒利咽的同時,以法半夏、陳皮、茯苓、神曲、木香和胃降逆,促使胃氣施布藥力,發(fā)揮溫陽逐寒之效,因此效如桴鼓。

更多中藥材
  • 其實并不是這樣,中醫(yī)有一部經(jīng)典《黃帝內(nèi)經(jīng)》,它所談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問題,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發(fā)咳嗽的癥狀,不單單是肺臟的問題才引起咳嗽。那么在臨床的工作當(dāng)中,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經(jīng)83歲高齡了。說起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鐵桿粉絲,因為在近兩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幾次來找到我進行口服中藥來調(diào)理身體,現(xiàn)在她狀態(tài)非常不錯,每天都能夠生活自理,活動,鍛煉都非常的自如。當(dāng)時這位老者來找到我的時候,表現(xiàn)......
  • 當(dāng)時她就告訴我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只要一活動大勁兒了,我就是有的時候胃疼,疼一陣就過去了,有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牙疼,疼一陣也過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覺,悶痛的感覺,上不來氣兒,然后一會兒也過去了。這個地方疼的時候,家里就告訴我說,你這有可......
  • 他來找到我的時候,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重度的乏力,整個人特別沒有精神頭,我躺那兒或者是我坐那一會兒我就能睡著,什么事兒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統(tǒng)的癥狀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脹,有的時候會是胃疼,反酸,燒心,打飽嗝,感覺口干口苦,口里邊有異味兒......
  • 我們中醫(yī)概括為這種叫里急后重,然后,吃東西也不容易消化,總感覺容易打嗝,口里邊總是有這種酸腐的氣味。舌體胖大,邊有齒痕,但是顏色是淡暗的,苔黃白而膩,脈沉緩無力。就是這樣一位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患者,這一段時間病情比較重,那么今天我通過這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