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哺乳期婦女服藥后,藥物會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所以用藥更要謹慎,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理用藥原則,否則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哺乳期用藥有五大法則。
(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有些藥物對寶寶是安全的,有的藥物卻會產生不良甚至非常嚴重的反應,如病理性黃疸、紫紺、耳聾、肝腎功能損害或嘔吐等,因此,哺乳期婦女一定要慎重使用藥物。明智的做法是需要用藥時,應向醫(yī)生說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2)不應隨意中斷哺乳
除了少數藥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過哺乳期婦女用藥量的“1%—2%,這個劑量不會損害寶寶的身體,服用安全的藥時,不應該中斷哺乳。
(3)服藥后調整哺乳時間
服用藥物時,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哺乳期婦女可在哺乳后馬上服藥,并盡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要隔4小時,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哺乳期婦女體外,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藥
避孕藥中含的睪丸酮、黃體酮以及雌激素類衍生物等,這些物質進入哺乳期婦女體內,會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夠寶寶吃。
而且,避孕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會隨著乳汁進入寶寶體內,使男嬰乳房變大及女嬰陰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婦女不宜采取藥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濫用中藥
有些中藥對產生的哺乳期婦女有滋陰養(yǎng)血、活血化淤的作用,可增強體質,促進子宮收縮和預防產褥感染。但有些中藥會進入乳汁中,使乳汁變黃,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黃、炒麥芽、逍遙散、薄荷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哺乳期婦女服藥后,藥物會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所以用藥更要謹慎,須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理用藥原則,否則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哺乳期用藥有五大法則。
(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有些藥物對寶寶是安全的,有的藥物卻會產生不良甚至非常嚴重的反應,如病理性黃疸、紫紺、耳聾、肝腎功能損害或嘔吐等,因此,哺乳期婦女一定要慎重使用藥物。明智的做法是需要用藥時,應向醫(yī)生說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
(2)不應隨意中斷哺乳
除了少數藥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過哺乳期婦女用藥量的“1%—2%,這個劑量不會損害寶寶的身體,服用安全的藥時,不應該中斷哺乳。
(3)服藥后調整哺乳時間
服用藥物時,為了減少寶寶吸收藥量,哺乳期婦女可在哺乳后馬上服藥,并盡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至少要隔4小時,以便更多的藥物排出哺乳期婦女體外,使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藥
避孕藥中含的睪丸酮、黃體酮以及雌激素類衍生物等,這些物質進入哺乳期婦女體內,會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夠寶寶吃。
而且,避孕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會隨著乳汁進入寶寶體內,使男嬰乳房變大及女嬰陰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婦女不宜采取藥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濫用中藥
有些中藥對產生的哺乳期婦女有滋陰養(yǎng)血、活血化淤的作用,可增強體質,促進子宮收縮和預防產褥感染。但有些中藥會進入乳汁中,使乳汁變黃,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黃、炒麥芽、逍遙散、薄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