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冬三月飲食宜忌原則

    冬三月是指立冬后的十月,大雪后的十一月和小寒后的十二月。在我國,入冬進補,已成習俗,這是因為冬天氣溫低,人體代謝相應下降,精氣物質封藏,服用補藥補品,有利于吸收儲存,對身體健康最為有利。許多人經過幾個冬季的調補,確有良好的效果。由于各人的體質不同、年齡有別,在食補中也有宜有忌,理當靈活掌握。如陽虛體質,在飲食中以溫補為宜;氣虛之人,宜多食補氣食品;血虛之人,又當養(yǎng)血為要;腎虧患者則當以腎為主。有的地區(qū)在冬令進補之前,有先作“引補”的習慣,所謂“引補”;又稱“底補”,就是先打好基礎后再補。先調理好脾胃功能,在此基礎上,再服補藥補品,可增加滋補效力,不會發(fā)生“虛不受補”的情況。

    宜忌原則

    冬季為封藏之令,加上天氣寒冷,根據中醫(yī)“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故宜服食具有補氣填精,滋養(yǎng)強壯作用的食品,宜吃溫性或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品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 能力和抗病能力;忌吃性屬寒冷的食物,忌吃生冷黏膩的食品。

更多中藥材
  •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莢藍素、抗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溫、無毒,有抗氣絕、抗風濕、鎮(zhèn)靜、鎮(zhèn)痙、鎮(zhèn)痛、補虛、平肝吸風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抽搐、破傷風、頭昏眼花、神經衰弱、風寒失痹、小兒經風等癥。臨床......
  • 它健脾主要是對于脾陰不足和胃火比較旺的人,另外對于慢性腹瀉、慢性胃腸功能不好,它還有健脾止瀉的作用。除了健脾,山藥對一些肺氣虛、肺陰虛也有幫助,通常可以用淮山搭配蓮子、百合、玉竹來作為食療清補。除了這些,山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yǎng)腎陰......
  • 一、可以清熱解毒,甘草在中藥里有調和百藥的作用,就是很多有毒的藥物,吃的時候可以加以甘草來緩解毒性。二、清熱,它可以祛痰止咳,像甘草合劑就是以甘草為主來提取的一些有效成分。三、緩急止痛,緩急止痛是針對一些肌肉痙攣性的疼痛,《芍藥甘草湯》就可......
  • 黃芪補一身之氣,因為我們補氣的藥除了黃芪之外也有不少,像白術也是補氣的。那么至于說我們這個從中醫(yī)的成方來講,補氣的那個成方是四君子,參苓術草,加起來就是補氣的。只有一味黃芪也可以起到完全補氣的作用,那么吃上之后呢,就是比如身體乏力啊這種表現......
  • 當歸頭止血,當歸身養(yǎng)血,當歸尾破血,全當歸呢補血活血,所以日常補血養(yǎng)血,我們一般選用當歸身或者全當歸,所以說當歸全身都是寶,但是當歸補血我們一般要和補氣的黃芪來搭配。因為中醫(yī)講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這樣補血效果才能又快又好,比如著名的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