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準媽媽應當遠離的藥

    請把這些中藥從孕婦藥箱中“清除”

    懷孕時,"準媽媽”所吃的東西會對胎兒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藥物更是如此。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和將來的幸福,孕婦應特別小心用藥。

    我國古代醫(yī)家將孕婦禁用和慎用的中草藥,編成了一首歌訣,叫《妊娠禁忌歌》:“螈斑水蛭與虻蟲,烏頭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銀暨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蟬蛻黃雌雄,砒石硝黃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兼通草,瞿麥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鱉爪甲,地膽茅根與蔗蟲?!?/p>

    這首歌訣所總結的禁忌藥可分為三類:

    1、絕對禁用的劇毒藥:螈青(青娘蟲)、斑蝥、天雄、烏頭、附子、野葛、水銀、巴豆、芫花、大戟、硇砂、地膽、紅砒、白砒。

    2、禁用的有毒藥:水蛭、虻蟲、蜈蚣、雄黃、雌黃、牽牛子、干漆、鱉爪甲、麝香。

    3、慎用藥:茅根、木通、瞿麥、通草、薏苡仁、代赭石、芒硝、牙硝、樸硝、桃仁、牡丹皮、三棱、牛膝、干姜、肉桂、生半夏、皂角、生南星、槐花、蟬蛻等。

    此外,人們在實踐中還發(fā)現(xiàn)以下中藥也是孕婦應慎用的:瓜蒂、藜蘆、膽礬、郁李仁、蜂蜜、甘遂、赤芍、朱砂、全蝎、枳實、紅花、五靈脂、沒藥、雪上一枝蒿、莪術、商陸、當歸、川芎、丹參、益母草、桃紅、血竭、穿山甲、澤蘭、乳香、毛冬草、吳茱萸、砂仁、豆蔻、厚樸、木香、枳殼、金鈴子、黃蓮、梔子、龍膽草、山豆根、大青葉、板藍根、苦參、丹皮、生地、玄參、紫草、犀角、茅根、槐花、川烏、草烏、延胡索、細辛、白芍、白芷、甘草、酸棗仁、海龍、海馬、蘆薈、洋金花、天南星、太子參、王不留行、硫黃、樟腦、玄明粉、蟾酥、土鱉蟲、紅娘云、阿魏、豬牙皂、路路通、八月木、柴胡、天仙子、馬鞭草、白附子、麻黃、冬葵子、蓖麻油、番瀉葉等。

    總之,孕婦應禁用和慎用的中藥,概括起來為毒藥、活血化瘀藥、行氣驅風藥、苦寒清熱藥、涼血解毒藥。有的孕婦在懷孕時服用一些補藥,以為對胎兒有益。但有些補益藥,如人參和鹿茸,也不可亂服。婦女懷孕后,一般都有陰血偏虛、陽氣偏盛的情況,即如俗語所說的“有胎始有火”。因此,人參、鹿茸以及一些溫燥性的藥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胎盤等,必須慎用。如出現(xiàn)輕度不安、煩躁失眠、咽喉干痛等癥狀,應停用上述藥物。一些辛熱的食品,如辣椒、酒等,也應少吃或不吃,絕不可長期服食。

更多中藥材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虛寒二、(參苓白術散)用于脾胃氣虛三、(香砂養(yǎng)胃丸)用于胃陽不足,濕阻胃氣導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運,還伴有積食最后提醒大家一點,中成藥雖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還是在醫(yī)生的辨證論治下指導......
  •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jié)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發(fā)生改變,則為病理現(xiàn)象,頗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況人體的頭面部容易出汗,因為頭面部人體的一身陽氣所在,頭為諸陽之首,所以陽熱之氣首先表現(xiàn)在面部。因此,活動后,特別是大......
  • 一,胃腸積滯有內熱,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寶寶喝水少,蔬菜吃的少,進食纖維素的含量很低,腸蠕動弱,會造成大便秘結。三,寶寶拒絕排便,因為肛門有痔瘡或肛裂,排便時疼痛,所以拒絕排便。長期不排便可導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惡性循環(huán)。......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較差,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過硬、過酸、過燙的食物。建議飲食易消化,適當攝入蛋白類食物,少吃油膩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千萬不能暴飲暴食。第三,飯后要盡量適當活動,避免......
  • 扭脖子的時候發(fā)出響聲,就是所謂的頸椎彈響,一般有四種原因會出現(xiàn)這樣的彈響。一、頸椎關節(jié)間有小氣泡。如果人體關節(jié)間的滑液之中存在氣體的話,那我們扭轉脖子時氣體就會快速釋放形成氣泡,就有了我們聽到的咔咔的聲音。二、肌腱韌帶與關節(jié)摩擦。長時間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