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珍珠蓮

    《全國中草藥匯編》:珍珠蓮拼音注音Zhēn Zhū Lián別名

    毛發(fā)唐松草

    來源

    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細(xì)絲唐松草Thalictrum trichopus Franch.,以入藥。秋季采集,除去莖葉,曬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用于小兒高熱,肺炎,百日咳,膀胱炎,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

    0.5~1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全國中草藥匯編》:珍珠蓮別名

    小木蓮

    來源

    ???strong>珍珠蓮Ficus foveolata Wall.,以藤、根入藥。

    生境分布

    江西和華南各省。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化濕。主治慢性關(guān)節(jié)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鮮品1~2兩,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全國中草藥匯編》:珍珠蓮拼音注音Zhēn Zhū Lián別名

    冰粉樹

    來源

    桑科珍珠蓮Ficus sarmentosa Buch.-Ham. ex J. E. Smith var. henryi(King)Corner.,以藤、根入藥。

    生境分布

    華東、華南、西南。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消腫解毒,殺蟲。主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乳腺炎,瘡癤,癬。

    用法用量

    藤或根1~2兩,外用根和米湯磨汁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珍珠蓮拼音注音Zhēn Zhū Lián出處

    《云南中草藥》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毛發(fā)唐松草。秋、冬采集。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陰濕山地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簇生,肉質(zhì)細(xì)長紡錘形,皮層松脆,干后易剝落,斷面黃色。莖高達100厘米,較纖細(xì)。3回3出或近羽狀復(fù)葉;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橢圓形或楔狀倒卵形,長0.8~2厘米。寬0.6~1.6厘米,3淺裂,脈不明顯,頂端小葉較大,側(cè)葉較小,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白色,光滑無毛,圓錐花序腋生,分枝纖細(xì),稀疏,末回分枝常生花3朵;花梗絲形;萼片4,白色,橢圓形成狹倒卵形;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花藥頂端鈍,花絲抉條形斌絲形;心皮2~3(~5),花柱短,柱頭具狹翅。瘦果斜狹卵形,稍扁,長3~3.5厘米,縱肋8。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瀉。治小兒高熱,驚風(fēng),肺炎,膀胱炎,百日咳,腳氣病,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珍珠蓮拼音注音Zhēn Zhū Lián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浦参镎渲樯彽母?、藤。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samentosa Buch.-Ham.exJ.E.Smith var.Henryi(King ex Oliv.)Corner[F.henryi King exOliv.」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疏林或山麓、山谷及溪邊樹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和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常綠攀援狀灌木。幼枝密被褐色柔毛,后變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3.5cm;葉片近革質(zh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2cm,寬2.5-3.6cm,先端漸尖或尾狀急尖,基部卵圓形或楔形,全線或略帶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淺綠色,密被褐色柔毛;基生脈3出,側(cè)脈6-8對,網(wǎng)脈在背面隆起成蜂窩狀。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著生于葉腋,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1.2-2cm,頂部中央有臍狀突起,基部有苞片3枚,寬三角形;雄花、癭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的內(nèi)壁;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內(nèi)壁。瘦果小?;ㄆ?-5月,果期8-10月。

    性味

    味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消腫止痛;解毒殺蟲。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脫臼;乳癰;瘡癤;癬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和米湯磨汁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Yá Bǎi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朝鮮崖柏的枝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秋、冬季采收為佳,剪下帶葉枝梢,除粗梗,陰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Yá Bǎi Rén別名長白側(cè)柏仁、柏子仁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朝鮮崖柏的種仁。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儲藏:秋末果熟后采收,除去種殼備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Dānɡ Guī別名土當(dāng)歸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朝鮮當(dāng)歸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 gigas NakaiRadix Angelicae Gigatis采收和儲藏:未開花前及科后枯萎時采挖,洗......
  • 拼音注音Cháo Xiān Lái Mù Zhī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朝鮮梾木的枝、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coreana (Wanger.)Sojak[Cornus coreana Wanger.]采收和儲藏:春、夏、秋......
  • 拼音注音Chái Hòu Pò別名土厚樸來源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四川木蓮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nglietia szechuanica Hu.采收和儲藏:夏季剝?nèi)淦?,晾干或炕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000m的......